赫茨: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1857年2月22日-1894年1月1日) , 德国物理学家 , 于1888年首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 赫兹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贡献 , 正当人们对他寄以更大期望时 , 他却于1894年元旦因血中毒逝世 , 年仅37岁 。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 , 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各种波动频率的单位 , 简称\"赫\" 。
赫兹也是是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 , 它是每秒中的周期性变动重复次数的计量 。 赫兹的名字来自于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 。 其符号是Hz 。 电(电压或电流) , 有直流和交流之分 。
五、丹麦
丹麦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丹麦是一个知识型社会 , 在绿色科技、生物科技、制药科学、电信、通讯技术和设计领域拥有先进产业和研究 。 如今 , 丹麦高等教育支出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位列前茅 。 尽管丹麦是只有不到600万人口的小国家 , 但却拥有世界级的物理学家玻尔及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 。
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 , 男 , 丹麦物理学家 , 哥本哈根大学硕士/博士 , 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 , 曾获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金质奖章 ,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 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玻尔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 , 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 , 他还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 , 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 1922年 , 玻尔因对研究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的辐射所做得重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为此 , 整个丹麦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 举国上下都为之庆贺 , 玻尔成了最著名的丹麦公民 。 为了支持正义与和平 , 玻尔将自己的诺贝尔金质奖章捐给了芬兰战争 。 后来 , 人们又为他募集黄金重铸了一枚 , 永远陈列在丹麦博物馆里 。
奥斯特:全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1777年8月14日-1851年3月9日) , 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 。 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 1908年丹麦自然科学促进协会建立“奥斯特奖章” , 以表彰做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 。 1934年以“奥斯特”命名CGS单位制中的磁场强度单位 。 1937年美国物理教师协会设立“奥斯特奖章” , 奖励在物理教学上做出贡献的物理教师 。
六、中国
中国是世界物理学的重要大国 , 中国物理学领域的产出与学术影响力规模具备优势 。 早在2015年中国物理学论文数量达到51670篇 , 位居世界第1位 。 中国物理学家取得了许多领域的重要成就 , 比如:
吴有训 , 1897年出生在江西省高安市 , 物理学家、教育家 , 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 被称为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 。 吴有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X射线、特别是对散线和吸收方面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在X射线散射研究中以系统、精湛的实验和精辟的理论分析为康普顿效应的确立和公认作出了贡献 。 他回中国后开创X射线散射光谱等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 创造性地发展了多原子气体散射X射线的普遍理论 。
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邓稼先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 , 父亲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 。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 被称为“两弹元勋” 。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 , 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 , 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 , 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 , 邓稼先又组织力量 , 探索氢弹设计原理 , 选定技术途径 。 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
饶毓泰:饶毓泰1891年出生于江西临川钟岭 , 中国现代物理学家、教育家 , 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 1922年 , 饶毓泰在美国权威杂志《物理评论》上发表论文《水银蒸气的低压弧光和它对荧光的影响》 , 回答了当时世界性难题“在小于最小电离电动势的电压下 , 产生电离所需要的能量问题” , 在物理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这是当时气体导电研究的一项新成就 , 饶毓泰则是在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开垦播种”阶段十人世界物理学的先声人物之一 。
叶企孙:1898年出生于上海 , 物理学家、教育家 , 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 20世纪20年代与合作者对普朗克常数作了精确测定 , 其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16年之久 。 其研究液压对磁体磁导率的影响 , 并在12000kg/cm2压强下测量了铁、镍、钴和两种钢的磁导率 , 理论分析与实验定性相符合 。 他创办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北京大学磁学专门组 , 是中国当代物理学的先驱和奠基人 , 在培养科学人才、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
推荐阅读
- 万物都有始有终,黑洞也会消亡吗?物理学家给出不可思议的时间!
- 下潜到1万多米的海底,不该出现的东西被发现:塑料
- 科学家认为虚无并不存在,真空并非空无一物
- 为证明时间的不存在,科学家让一女性在洞穴居住130天,结果如何
- “有一说一”的物质元素从何而来?(上)
- 我们经常听说反物质和暗物质,这两种神秘的物质有什么区别?
- 寻找外星世界:1.25亿公里之外的一颗星球,数百公里深的地下海洋
- 细胞信号反应-扩散模型,已被用于预测生物膜中信号浓度的积累
- 物理学家认为他们终于破解了史蒂芬·霍金著名的黑洞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