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去大运河边的冷门小镇,吃下春天的鲜美!( 二 )


大概是因为靠江苏近 , 所以菜的整体口味有甜有咸;濒临太湖的地理优势 , 让鱼虾的鲜味也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 。 地道的湖州老饕就像是行走的菜谱 , 一到相应的季节味蕾就开始动了 , 时令就是他们心里上的闹钟 。
▲油淋虾

而陈家菜我是来到荻港才知道的 , 据说是民国时期的荻港女婿陈果夫(国民党元老)和他的私人厨师一起研究出来的菜色 。 而陈家菜的第三代传人目前就在荻港渔庄掌勺 , 所以虽然镇上还有别家餐馆 , 我还是选择了这家 。
走进店里就跟进了别人家的院子似的 , 中间还有个池塘 。 来吃的客人不多 , 店员就给没预约的我们安排了包厢位 , 环境不错 。

翻看了一下菜单 , 比起湖州其他地方的菜 , 荻港特色之一就是有好多融合了桑叶的料理 。 刚入坐 , 一杯桑叶茶就端到我们面前了 。


吃一碗土鸡蛋炒桑叶也可以当作是入春仪式 。 它的做法和卖相和香椿炒蛋类似 , 只不过用的是发芽不久的嫩桑叶 , 吃到嘴里的香气不太一样 , 总之都是春天的味道 。

其貌不扬的桑叶烂糊面一口下去就惊艳 , 鲜美无比的高汤能很好地裹在面条上 , 嗦起来超级过瘾 。
用桑叶、桑果做成的糕点一起出道 , 组成桑陌拼盘 。 虽然吃起来其实味道并不会很明显 , 但还是会有一种吃掉春天的愉悦感 。
荻港的桑基鱼塘指的是种桑养蚕和鱼塘养鱼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 那吃过了桑 , 肯定不能少了鱼 。

鱼的品种多、做法多是荻港陈家菜的第二大特色 。 店里最招牌的石锅鳜鱼好吃到我们最后连汤带肉吃了个底朝天 。

高汤一倒进烧烫了的石锅就开始疯狂沸腾 , 再把片好的鳜鱼肉直接放进锅里 , 搅动几下鱼肉就立马被烫熟了 。
小姐姐催我们赶紧吃:老了就不好吃啦 。
锅里还放了些炒香米 , 吸饱了汤汁以后让鱼汤的鲜在有口味的同时又有了口感 。 汤鲜鱼嫩 , 连盛两碗都嫌吃不够 。

菜单上关于鱼的菜起码得有20道 , 如果算上不同做法那还得更多 , 真·河鲜天堂 。


接下来就是传统湖州菜 , 虽然在当地餐馆都能吃到这些菜 , 但荻港渔庄做得水准高 , 价格又实惠 , 不然市区的人也不会经常开二十多公里路专程来吃 。
我的首推是鱼圆汤 , 汤非常清淡又极其鲜美 。

不厚道的店会在鱼肉里掺很多粉 , 导致口感变硬 。 这里的鱼圆咬下去软嫩细腻 , 还有一些空气感 。 吃下一颗后 , 鱼肉糜的香气还依旧停留在嘴里 , 真的好鲜 。


第二道推荐肉饼子 , 这是我的最爱之一 。 炸得火候过猛、肉的肥瘦比例不对都会影响口感 。 荻港渔庄做的肉饼一切都刚刚好 , 和鱼圆一样很有空气感 。 不管是表面还是吃进去的口感都完全不油腻 , 只有满满肉香带来的满足感 。
其中醋也是一大功臣 , 它是肉饼子的标配 。

第三道推荐珍珠肉圆 , 沾满肉香的糯米饭超好吃 。 这家可以排进我的肉圆好吃榜前三 , 重点还在于肉馅的比例和调味 。




另外还推荐烂糊鳝丝和细沙羊尾 , 都是必点的湖州菜 。
鳝丝主打咸鲜口 , 油里滑过的鳝丝肉非常嫩 , 再配上姜丝、葱丝、火腿丝、香菇丝和虾仁 , 搅在一起增加风味 , 点睛之笔在于最后撒的胡椒粉 。


而细沙羊尾因形状像羊尾而得名 , 用打发的蛋清包裹红豆沙下锅油炸 , 脆的外表下是绵软的内心 , 口感很特别 。
不仅荤菜惊艳 , 荻港渔庄的蔬菜也很出彩 , 原因在于足够新鲜 。

这碗炒蚕豆是我吃过最好吃的 , 被蒜泥香味包裹的豆子嫩到不需要吐壳 , 属于春天的鲜嫩在我心里有了新的载体 。
南浔特产的蔬菜绣花巾长得很像小白菜 , 但它的菜叶鲜味会更重一些 , 是这个季节的热门蔬菜 。

总体来说 , 荻港渔庄的价格要比湖州市区的同类餐馆划算些 , 虽然它在太湖边的渔人码头也有分店 , 但那家价格贵一些也更游客向 , 荻港这家才是本地人的私藏 。
餐厅还自带一个小卖部 , 里面有超多“桑系列”伴手礼 。 以糕团类为主 , 桑叶和桑果都变成了食材 , 别处还真的吃不到 。



荻港渔庄附近就像是一个缩微版本的桑基鱼塘 , 小路都被鱼塘包围着 , 那天天气不错 , 鱼都跑到水面上来晒太阳了 。
沿着鱼塘种着两列已经结满了桑果的桑树 , 这下看到刚才吃进肚里的本尊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