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旅游业的反弹能否一路奔腾不复回?

旅游业|旅游业的反弹能否一路奔腾不复回?

文章图片

旅游业|旅游业的反弹能否一路奔腾不复回?

文章图片

旅游业|旅游业的反弹能否一路奔腾不复回?

文章图片



早莺争暖树 , 浅草没马蹄 。 虽然疫情反复牵动大家的注意 , 但是春日出游的冲动已经在很多人的心中酝酿 。
与此同时 , 近日A股旅游板块也在长期蛰伏中出现些许声响 。 据同花顺的“景点及旅游”行业指数 , 自2月以来 , 行业板块已经波段式地上涨了近25% 。 虽然时有起伏 , 不过诗仙李白所谓的“春心荡如波”可能都已经体现在这些向上的K线中了 。 先是凯撒旅业从1月28日起 , 7天大涨近54% , 岭南控股在3月15日至3月21日更是上演了5连板 , 曲江文旅更是疯狂涨停 , 一举突破三年内前高 , 可谓是行情不断 。

图源:同花顺
虽然打算出去游玩的人很多 , 特别是正好到了一年之中踏青最好的时节——清明 , 但是“是否能够安全出游”是所有人统一的疑虑 。 因此 , “在怀疑中前行”是现在出游的主基调 。
国信证券认为 , 2022年3月全国仍然面临“大考” , 但是云开雾散终有时 , 实际和预期的差异中能看到旅游行业在波折中复苏 。 2022年 , 政策纾困利好 , 市场预期疫情管控会有形势边际改善 , 复苏预期下板块有所表现 , 但在疫情蔓延扰动下再度承压 。 综合而言 , 短期疫情与企业经营共存可能仍是常态 , 但疫情影响节奏不同会带来板块复苏的差异 , 且目前中央也相继出台服务业纾困政策 , 防控措施也越来越精准化、科学化 , 市场依然期待未来边际上的逐步改善 。
携程网认为今年清明假期旅游出行呈现不同的区域特征:撒欢游、反弹游、花式本地游、云旅游成为了四大游玩趋势 。 数据显示 , 由于受本轮疫情影响较小 , 2022年清明小长假 , 西部旅游订单总量占到东部旅游的67%;从整体订单量的同比恢复情况来看 , 西部旅游的恢复也领先东部旅游近20% , 东西部旅游市场的差距大幅缩小 。
除了有切实的数据支持和良好的预期展望以外 , 许多政府在政策层面上也给予了支持 。 比如 , 云南省政府于3月8日印发《通知》 , 鼓励航空、铁路给予票价优惠 , 鼓励A级旅游景区门票降价 , 并表示由省政府给予50%补贴;据财联社报道 , 广东省日前出台了专项纾困扶持措施 , 从拓展市场经营空间、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旅游业提供多元保险产品、着力降低经营成本、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方面 , 助力旅游业恢复发展;香港旅游发展局对振兴旅游经济也有着极大的兴趣 , 据新华财经报道 , 2022年香港旅游发展局将在内地投放1亿港元推广香港旅游 。
与此同时 , 据去哪儿大数据 , 2022年的清明假期的机票价格为近三年最低价 。 种种证据可以预见:一旦控制住了疫情 , 旅游行业就凑齐了“天时、地利、人和” , 可以直接召唤神龙 , 开始放飞自我 。
不过也有很多从业人士倒在了黎明之前 。 微信朋友圈中 , 桔子水晶酒店创始人吴海的文章被人再次翻出 。 我相信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 而能够活到黎明之后的也一定不是所有的企业 。 虽然大家都看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 , 但是如果提供服务的人变少了 , 那么最大的问题就是 , 旅游行业的景气预期迎来的是昙花一现般的报复性消费 , 还是基本面改善后的困境反转呢?

反弹 or 反转?
报复性消费和困境反转有什么区别吗?有区别 , 而且完全不一样 。
首先第一就是报复性消费是不持久的行为 , 而困境反转是不停地“报复性消费” , 直至脱离困境 。 如果要类比一下 , 报复性消费就好比是股市里的触底反弹;而困境反转则类似于V字大反转 , 甚至连趋势都能改变 。
可以预见的是 , 报复性消费是一定会出现的 。 那么 , 这种“报复”会持续吗?这个问题的切入点就在于现在旅游业的基本面是否支持旅行复苏后实现全面解困 。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传统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 , PEST 。
政策环境 , 之前就已经提到了针对旅游行业政策层面的利好消息 。 不过还是需要注意的是 , 旅游企业的经营仍然会受到一定的政策管控 。 比如 , 最近上海由于疫情影响 , 浦东和浦西地区轮流采取防控措施 , 部分轨交线路也因此停运 。 作为大型国际旅游城市 , 人员流动性的减弱势必会影响到酒店、餐饮、景点等企业的经济效益 。 而人员流动的减少实际上已经算是伤害最小的一种防控措施了 。 假设不加以防控 , 病毒扩散 , 有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经济损失 。 不过 , 狡猾的病毒确实让世界各地政府犯难 , 因此防控政策的收放也就比较难以预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