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中没有氧气,为何长明灯燃烧千年而不灭?原因很简单( 二 )



比如用水银来建造出大江大河 , 用兵俑来代替守卫 。 而长明灯也被用在其中 , 以便使得秦始皇陵墓能够灯火通明 , 就如同他生前一般 。
但是 , 秦始皇陵同样也是处于完全密闭的状态 , 当时的工匠又怎么能保证长明灯“长明不灭”的呢?
《史记》中提到的“以人鱼膏为烛 , 度不灭者久之 。 ”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 那就是秦始皇陵墓中的长明灯是由“人鱼膏”特制而成的 。
至于人鱼膏到底是什么 , 不同的学者有着各自的观点 。 但总的来说 , 大家还是更倾向于“人鱼膏”等同于鲸鱼油 。

因为鲸鱼出没寒冷的深海 , 在极地也有许多鲸鱼生活 , 这就使得它们身上有着厚厚的脂肪 。 在古代 , 甚至到化石燃料出现之前 , 鲸鱼油都是作为一种高效燃料被人们广泛使用 。
而且在而在《太平御览·火部三·灯》中也有着类似的记载:“始皇墓中 , 燃鲸鱼膏为灯 。 ”最关键的是 , 鲸鱼油燃烧效率高 , 一吨鲸鱼油可以维持燃烧十几年 。
以秦朝的财力 , 在陵墓中放置大量鲸鱼油来保证长明灯燃烧也不是不可能的 。 但是即便有着能燃烧很久的燃料支撑 , 缺少空气的密闭墓穴还是难以维持燃烧 。
而且很可惜的是 , 目前考古技术以及相关政策并不允许考古人员进入墓室中 , 所以记载的真伪还很难定论 。

科学家西蒙对长明灯进行模拟秦始皇陵墓与其他古墓中的长明灯 , 千年不灭成为了考古界的一大谜题 , 许多学者和专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 有着一位学者对此进行了长达31年的研究 , 他叫做西蒙·艾菲克 , 此人是美国爱达荷州的一名物理兼化学老师 ,
艾菲克阅读了许多有关长明灯的书籍 , 发现每个古墓中的长明灯数量都不多 , 而在人们发现它们的同时 , 也找到了大批已经熄灭的普通油灯 。
这给了艾菲克灵感 , 他经过近千次的实验 , 将黄磷加入到常规燃料中 , 最终制造出了一盏缓慢燃烧的油灯 , 经过测试可以持续燃烧几十个小时 。

古代长时间燃烧的长明灯的制法失传 , 但在密闭的墓穴中 , 绝不可能有能持续燃烧几百年的油灯存在 。 艾菲克利用实验解释了 , 这种燃烧几十个小时的灯 , 就是古墓中的长明灯 。
原理如下:秦始皇陵墓与其他古墓的长明灯 , 之所以能做到时隔千年仍在燃烧 , 完全是墓主人或是设计者的一个计谋 。
他们在制作油灯时 , 放进去了类似黄磷等具有极强可燃性的物质 , 一旦与氧气接触 , 就会持续燃烧 。
当墓穴内的氧气被耗尽后 , 长明灯会处于熄灭状态 , 等到有盗墓者或者考古人员进入古墓后 , 外界的空气势必会比他们更先一步到达长明灯附近 , 从而使得它们再次复燃 , 就给人们带来了一种错觉——长明灯从未熄灭 。

不过 , 如上述有关长明灯的技法失传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只能说推测 , 而专家学者也只是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相对合理的答案 。 秦始皇陵中没有氧气 , 但是长明灯却能一直燃烧 。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