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正在采集斑鳖的卵巢组织
可是 ,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 , 即使人类这样努力 , 也不代表我们能够帮助这些濒危的物种脱离绝望的泥沼 。 要知道 , 生物科技只能够帮助种群规模还不错的生物来繁衍 , 对于这种雌性已经去世 , 只剩下雄性的情况 , 其实能做的事情非常的少 。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6年间苏州动物园的两只斑鳖的繁殖情况就能看出来 , 它们两由于长期和异性隔绝 , 所以性腺和生殖细胞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 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为交配做好准备 。 即使相处了这么久 , 自然交配也完成过几次 , 并且雌性斑鳖有过产卵的行为 , 但是最终这些卵都没能成功孵化 。
正在产卵的斑鳖
所以 , 在自然交配都如此困难的情况下 , 现在失去了雌性斑鳖 , 人类借助科技来帮助斑鳖繁殖就真的“万无一失”了吗?答案非常明显 , 即斑鳖的未来还是非常渺茫的 , 如果没有后代诞生 , 那么等这三只斑鳖去世以后 , 这一物种就彻底从地球上消失了 。 日后再提及斑鳖的时候 , 就只剩下了一堆标本 。
斑鳖标本
人类总以为自己的科技进步发展了 , 就能拯救这些可怜的生物 , 却未曾想过生命的复杂性导致它们在多数时间是无法被复刻的 。 这时可能有人会说 , 斑鳖灭绝会不会是因为它自身不适应环境呢?
它不适应环境 , 是因为环境被人类破坏了 。 由于在生活的水域当中有大量的有毒化学品 , 所以斑鳖生活在受污染的环境中其实体内是淤积了大量的毒素的 。 当然这一点只会缩短它们的寿命 , 但不会致它们于死地 。
水污染严重
可是人类的活动对于水域之内的小鱼小虾却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 随着鱼虾的大量死亡 , 斑鳖一边面临着没有食物吃的情况 , 另一边还要面临着“吃鳖人”的恶意捕捞 。 就这样 , 这个熬过了多个时代的“庞然大物”准备黯然地退出历史舞台了 , 人类警觉得太晚 , 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
此外 , 回顾历史就会发现 , 原来人类才是导致斑鳖濒临灭绝的根本原因 。 不仅如此 , 在人类的影响下 , 已经有无数个物种被迫从繁荣走向了衰败 , 甚至已经完全灭绝了 。
物种灭绝
野生动物保护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 , 地球上的其他物种正在以超快的速度消失着 , 有些是我们熟悉的 , 有些是不曾见过的 。 但是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 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还是“太迟”了 。
除了全球仅剩3只的斑鳖面临着无法繁殖最终灭亡的问题 , 生活在乌干达北部的白犀牛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 在2018年时 , 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去世了 , 这意味着仅存的两只雌性北白犀可能再无受孕的可能 , 在它们死去之后 , 北白犀就会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 。
仅剩的两只白犀牛
如果说人类曾经大肆捕捞斑鳖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 那么给北白犀带来灭顶之灾的原因就更加荒唐了 , 人们屠杀它们并不吃肉 , 只是为了它们的犀牛角 。 而事实上 , 犀牛角根本没有传说中的妙用 , 只是像人类指甲盖一样的存在 。
可见 , 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总是显得太迟了 。 以斑鳖为例 , 如果1992年时赵肯堂教授提出保护斑鳖时 , 人们就迅速地采取保护措施 , 那么它根本不会走到后来的境地 。 包括北白犀也是一样 , 每次都是当某个种群只剩下几只的时候 , 人类才想起来要保护 , 可这种保护起不到什么作用 。
保护动物要趁早
我们常说“正义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 但是有关野生动物的正义之举如果迟了太多 , 那结果跟缺席并无两样 。 因此 , 人类应该花费更多的心思和时间 , 来思考我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到底有没有做到“身体力行” , 或者说未来我们的保护措施应该怎样改进 。
对于斑鳖、北白犀来说 , 种群的灭绝之势似乎无法改变了 , 但是目前一些处在濒危的其他物种 , 依旧是有救的 。 不要让这种救助每一次都迟到 , 假如人类总是做“事后诸葛亮” , 那么地球的物种多样性将继续锐减下去 , 总有一天 , 自然会开始“孽力回馈” 。
推荐阅读
- 婚礼当天,新郎发现伴娘团都是自己的前女友,旁边新娘笑个不停
- 长春街头隔离期惊现2野猪,没通行证就上路乱跑,生态是有多好?
- “时间跳跃”抗衰老方法让特定细胞重回30年前
- 野生动物犯罪最新解释:野生动物犯罪量刑不再唯数量论,宠物买卖一般不做犯罪处理
- 2003年,锦州惊现变态双面人,年轻女子死后被凶手“各种侮辱”
- 蚂蝗还有这用途?用来寻找珍稀野生动物,还能进行病毒溯源?
- 野生动物也会杂交,它们的后代究竟有多惨?动物杂交该被禁止吗?
- 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破译取得重大突破,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