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绝美花海强势出圈,成都这座被遗忘的千年古镇该火了!( 二 )




小时候跟家人逛公园 , 最爱的就是往纪念碑一站 , 拍下一张同英雄的合照 , 二十年后再次到访 , 这里仿佛一切照旧 , 依旧是那个充满古香的”小江南“ 。


公园不大 , 但包容着唐昌镇千年的文化 , 承载着时代变迁 , 无论是打牌逗雀儿 , 喝茶摆农门阵 , 唐昌人的幸福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


而这些隐藏起来的江南氤氲 , 在大街小巷中仿佛无处不在 。
在唐昌镇北街 , 一个浅浅的巷口 , 一眼望见一座民国风的青砖门坊 , 那就是传说中的梁家大院 。

九十七间屋子 , 六个院子 , 五重天井 , 四千平方米的面积 , 是唐昌古镇现存规模最大 , 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
如今虽在维护之中 , 门口窥见的岁月痕迹却能无声地将时光拉回清末民初 。


大椿巷得名于曾经这里有一棵巨大的大椿树 , 在民国时期大树被雨冲倒 , 如今树已经没了 , 巷子却保留了下来 。

据当地人说民国期间 , 崇宁县城单公馆就有45座之多 , 幽深的巷院里褪去了繁华 , 成为了路人眼中破旧的文化地标 。

梅花井 , 据说是当年崇宁王在这里的取水地点 , 如今的它已经隐藏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 , 需要当地人的指引才能找到~又让它多了一份传奇的色彩 。


休憩一年仍未见完工的文庙 , 是曾经每一个三中学子都要来虔诚膜拜的地方 。

整座庙宇雄壮精美 , 还有川西地区唯一现存的翰林院 。 正门进去就是三座拱桥 , 跨过去 , 升学的梦想就多了一份期待 。



如今只有在唐昌这样的小镇上 , 烟火气才不会被轻易吹灭 。
行走在大街上 , 随便问一个朋友:住这里是什么体验?别人多半这样回你:要啥子有啥子 , 安逸得很嘛!

一家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布鞋厂 , 却是邓小平爷爷的最爱 。 手工的鞋垫和布鞋 , 藏着几代人的专注与心血 , 还因此被拍成了纪录片《丰碑》 。


街巷里的两家布店 , 装满了小时候的记忆——每逢家里办喜事 , 都会来扯几匹 , 在外婆的魔法加持下 , 变成了夏天的裙子 , 冬天的棉袄 。

老gai头二十年三十年的小卖部随处可见 , 斑驳的墙体染上了时光的痕迹 , 却留不住逝去的青春时光 。

【成都|绝美花海强势出圈,成都这座被遗忘的千年古镇该火了!】一起从崇小、三中毕业的发小成了挚爱亲朋 , 如今虽各自天涯 , 但每次过年回到唐昌 , 还能在洋芋摊摊偶遇 。

小时候在川电厂里长大的孩子 , 吃百家饭已成为一种日常 。 这里就像一方独立的天地 , 养育了几代唐昌人 。


北街的烫肉 , 南街的肥肠粉 , 西街的杨抄手 , 东街的冒菜……这些城墙内外的老字号见证了几代唐昌人的绝版青春 。

二十几年前 , 唐昌南街一个巷子里刘嬢摆的小火锅 , 四张桌子 , 蜂窝煤 , 鸳鸯锅可拼桌 , 味道巴适得板 。
客人下午要等到她摆摊 , 第一批客人还要帮忙摆 。 巷子里风大 , 边吃边吹风 , 大家都叫它:风吹吹 。

如今在西南马道的城墙边上 , 一眼望去全是风吹吹的阵地~菜品和蘸料都是自助 , 锅底清爽入味 。
特别是卤肥肠 , 有一种让人提到就想大快朵颐的魔力 。

同样在城墙边上的施鸭子 , 作为唐昌最经典的美食 , 肉质紧实、香味浓郁 , 走之前打包半只回家才算是圆满的美食之旅 。
当然 , 性格直爽的老板也为鸭子赋予了不少老成都的精髓 。

文庙对面的洋芋摊摊是唐昌人的集体回忆~洋芋坨坨煮熟剥皮再放进油锅里炸 , 放上配料吃起来超过瘾 。

但更多人是来买葱葱卷的 , 皮薄有韧劲 , 裹上海椒油 , 添点花生面 , 酸酸甜甜 , 有点微辣 , 这味道简直巴适惨了 。

一般到中午时候都是人满为患的朱记牛肉馆 , 是镇上的本土明星 。
从牛肉汤到粉蒸牛肉到拌肉 , 每一样都是经典 , 每天下午2点半收拾 , 资深吃货的秘密 , 是早上少吃 , 到了11点就去 。

高端的唐昌早餐 , 往往只需简单的烹饪 , 一份红油抄手 , 一份红油饺子 。


传承了三代的老味道的杨抄手 , 皮薄馅多味道正 , 温暖了无数人的胃 。

很多人第一次看见都无法接受的酥肉豆粉 , 却是唐昌人地道的童年味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