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加减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案、配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 患病人数多 , 病死率高 。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 , 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 , 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 , 并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 , 经常反复发作 , 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 。稳定期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 , 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 , 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减退 。稳定期CQPD的主要康复治疗措施包括卫生宣教、心理支持、药物治疗、预防感染、物理治疗和运动锻炼长期氧疗、营养治、呼吸肌锻炼等 。
【临床应用】
1.刘建秋等应用加味二陈汤治疗慢阻肺疾患136例 , 男性94例 , 女性42例 , 男女之比约2.2:1.其中工人72例 , 农民31例 , 其他33例 。年龄21~60岁之间 , 平均45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34年 , 平均18年;全部病例痰液为白色痰1例 , 白色黏痰32例 , 黄痰33例;舌诊为暗红舌67例 , 深红舌69例;脉象为弦脉例 , 细滑数脉47例 。136例中白细胞计数在1.1×10/L~1.6×10L之间 , 平均为1.2×10°L 。肺部听诊均可闻及两肺不同程度的干、湿性罗音及哮鸣音 。处方及用法:陈皮15g , 半夏15g , 炒紫苏子20g , 莱子20g , 杏仁15g , 蜜想叶1g , 金银花20g , 桔梗10g , 甘草5g 。咳嗽剧烈者加川贝母、前胡;属寒痰咳喘者加麻黄姜热痰咳喘者加桑白皮、黄芩、瓜蒌;湿痰核喘者加胆南星、白芥子;久咳肺虚者加党参、黄芪、五味子 。每日1剂 , 水煎早、晚分服痰、喘症状完全消失 , 无肺部啰音 , 或有很轻的咳、痰、喘症状为临控;咳、痰、喘症状显着减轻 , 肺部可闻及散在音为显效;咳痰、喘症状有减轻 , 肺部可闻及小量啰音为有效咳、痰、喘症状及肺部音无变化为无效 。全部患者服药最少7剂最多40剂 , 平均16剂 。
一般7剂即可使咳、痰、喘症状明显缓解 。136例病人 , 临床控制22例 , 为16.2%;显效86例 , 为63.2%;有效26例 , 为19.1%;无效2例 , 为1.5%;总有效率为98.5% 。
2.张穗坚等用西医常规治疗法加用中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8例 。将85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 治疗组(西医常规法加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组)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组)治疗组48例 , 男31例 , 女17例;平均年龄(66.7±9.3)岁;平均病程(10.3±4.1)年;病情分级:级27例 , Ⅲ级21例 。对照组37例 , 男21例 , 女16例;平均年龄(655±8.7)岁;平均病程(9.6±3.7)年;病情分级:Ⅱ级20例 , Ⅲ级17例 。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 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 , 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根据患者需要予低流量吸氧 , 并根据患者个体选用合适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 止咳祛痰用溴新片口服 , 用沙丁胺醇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 以及对症治疗 , 疗程为4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处方:法半夏、陈皮、紫苏子各15g , 茯苓、白芥子各10g , 莱子3g , 炙甘草6g , 生姜3片 , 乌梅3枚 。每天1剂 , 水煎 , 分2次服中焦阳虚 , 痰多而稀 , 呕吐恶心 , 胸膈满闷者 , 加干姜、砂仁燥湿化痰 , 温胃止呕;胸闷气促 , 痰多不利者 , 加杏仁、厚朴利气平喘;恶风寒者 , 加前胡、紫苏叶宣肺解表;痰多气滞腹胀者 , 加积壳行气消胀;湿重加薏苡仁、赤小豆、扁豆等 。疗程为4周 。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等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为显效;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等症状体征减轻为有效;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等症状体征无改善或病情恶化为无效 。治疗组显效36例 , 有效10例 , 无效2例 , 显效率为75.00% , 总有效率为95.83% 。对照组显效20例 , 有效15例 , 无效2例 , 显效率为54.05% , 总有效率为94.59%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 经x2检验 , 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但两纽显效率比较 , 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 。此外 , 治疗组SCR积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肺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 。
【病案举例】
王某 , 男59岁 。咳嗽、咳痰20余年 , 喘促2年 。2天前因起居不慎感寒而出现咳嗽 , 时咯黄痰 , 喘促而就诊 。查体:舌体暗红、苔白微腻 , 脉弦滑;肺气肿征;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末梢血象:
白细胞计数1.2×10/L 。胸透:两肺纹理增强素乱 , 在肺下可见点片状阴影 。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 阻塞性肺气肿 。服加味二陈汤5剂后咳喘缓解 , 咯痰减少 。继服6剂 , 咳痰、喘症状基本消失 , 末梢血象白细胞计数7.0×10/L改用本方加五味子10g、党参15g、生黄芪15g , 再服7剂 , 拟临床治愈 。
一按:慢阻肺疾患属于中医学的“咳嗽”、“喘证”等病范畴 , 尽管病各不同 , 但其特点均有慢性咳、痰、喘症状 , 且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因久咳肺虚而感受外邪 。如感受外邪 , 咳喘更甚 。其病机为久咳伤肺 , 肺气失于降 。正如《医学三字经》咳嗽篇所说:“然肺为气之主 。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 。”加之痰浊内聚 , 上干于肺 , 肺气失于宣降 , 是加剧咳嗽的原因之一 。因此 , 诊疗慢性咳嗽当从肺人手 , 以肃肺为先 , 清化痰浊为辅 。加味二陈汤中杏仁主人肺经能降气 , 兼以宣肺平喘 。《本草便读》称杏仁功专降气 , 降则痰消 。炒紫苏子、蜜杷叶下气平喘 , 消痰止咳 , 善治肺失肃降、痰多气逆之咳喘 , 三药合用 , 相得益彰 。陈皮、半夏、茯苓健脾理气化痰 。金银花清热 , 可使痰去嗽止 。佐以桔梗宣肺且载诸药上行 。甘草调和诸药 。
【二陈汤加减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案、配方】本方可使肺气得以肃降 , 痰浊得以化 , 咳、痰、喘症状则可恢复临床观察结果表明 , 本方可为治疗慢阻肺病所致慢性咳喘时的基本方 。但在临床应用时 , 应依据具体病情辨证用药 , 则可收到满意疗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