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每年的一二月间 , 中国人总要迎来一场规模前所未有的周期性大迁徙——春运 。 这项年参与人次达数十亿的工程 , 全世界都绝无仅有 , 5天的铁路运输量就相当于美国铁路公司一年的运输量 。 在这一个月时间内 , 中国各地的火车站、长途客运站以及飞机场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 其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
关于春运的记忆里 , 有感动、有欢笑、有悲痛、有无奈 , 掺杂着人们匆匆赶路的脚步声和孩子的哭闹声 , 也掺杂着汗臭味和方便面味……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 , 加之中国地域辽阔 , 所以每年都会因为大量人口回乡与家人团聚而造成这一规模惊人的人口大迁徙 。 返乡的念头根植于春节合家团圆的习俗传统之中 , 根植于人们最珍贵的回忆与情感之中 。 无论如何艰难 , 外出的人们还是要踏上回家之路 。 排队排成冰棍 , 挤车挤成照片 , 支撑我们的是返乡的希望 , 是去年走时父母对我们说的“早点回来 , 平安回来” 。 我们像被流放的圣徒一样坦然面对艰难 , 没有什么比回到故乡更能显示我们的勇气 , 以及勇气背后蘸满泪水的情感 。
我们本是一群无忧无虑的鸟儿 , 本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 , 只因到了某个时候 , 只因翅膀感应到季节的更迭 , 于是 , 从此迁徙 。 迁徙 , 对于鸟儿来说 , 是关乎约定 。 迁徙 , 对于我们来说 , 是关乎生存 。 因为等春运落幕 , 家 , 对于启程的“候鸟”来说 , 又将成为魂萦梦牵的远方 。 参与迁徙的人们 , 常常感慨路途之遥远 , 旅程之艰辛 , 买票之艰难 , 耗费之高昂……殊不知 , 身边的自然世界里 , 轰轰烈烈的迁徙已然成为常态 。
动物们、植物们也有其九死一生的大迁徙 。 专业来说 , 动物迁徙指的是动物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而进行一定距离的有周期性迁移或非周期性迁移 。 那些迁徙的鸟儿、鱼、野兽等都有着各自的目的 , 生物学家们至今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 在与地球休戚相关的生命链条中 , 动物迁移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 是最终构成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也曾经历了无数次大规模迁移 。 面对多变的自然环境 , 动物用经验和勇敢去寻找家园 。 从某种角度来说 , 迁移是生活也是生存 , 是发展也是竞争 。 它让生命成为一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伟大旅行 。
我想起了鲑鱼 , 它们溯河产卵 , 并且一生只繁殖这一次 。 它们一定会洄游到自己出生的地方繁育后代 , 因此 , 诞生在北美育空河源头的鱼群便创造了最长的淡水迁徙路线 , 从白令海的河口到育空河的白马市(Whitehorse)附近 , 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 。 每条鲑鱼的雌鱼 , 能产下4000个左右的卵 。 但是其中多数会给其他鱼类和鸟类吃掉 。 幸存下来的鱼卵在春季孵化后顺流而下去海洋的途中 , 先在途中的淡水湖泊逗留一年 , 然后再入海 。 统计发现 , 进入湖泊的每4条小鱼中就有3条被吃掉 , 只有1条能入海 。 然后这条鲑鱼 , 能在成长为3公斤左右的成熟鱼的4年中 , 躲过其他以鱼为食的海洋动物如海豹等 , 还有处处都有的捕鱼船 , 那就是命大的 。 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十月 , 冬季来临时 , 成熟的鲑鱼就要踏上生命的最后旅程 。 它们从海里一路逆流而上 , 不时飞跃出水面越过险滩激流 , 在洄游的几十天里它们几乎不吃东西 , 靠体内脂肪储存的能量一路激流勇进 , 誓要回到它出生的地方 。 这个过程中又有一部分被熊或其他猛禽吃掉;有的则精疲力竭在到达终点站之前死亡 。 据生态学者的研究 , 最初的4000个卵 , 只能长成2条鲑鱼回到出生地继续新一个生命周期 。 迁移中的鲑鱼保持着炽热的专注力 , 在遗传本能力量的驱使下 , 万死不辞地奔赴目的地 , 即使面对生死的挑战也从不沮丧和后退 , 这样波澜壮阔的现象令人类震撼而着迷 。
推荐阅读
- 加达里的文明背后,其实还有另外一面(一)
- “走蛟”如果不是真的,荒野为何见不到蛇尸?蛇的寿命到底多长?
- 地球最大火山,一个月内爆发千次地震,黄石火山为什么如此活跃?
- MU5735事故救援现场飘落一只黑蝴蝶,消防救援人员用手轻轻扶起
- 盘点世界上最大的15种巨型昆虫!
- 原神提瓦特生物灭绝队 早柚埃洛伊强强联合 蝴蝶不飞 野猪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