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梆子的艺术特征之行当划分

汶上梆子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 , 和以菏泽为中心的“曹州梆子”合称“高调” , 1952年正式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 。在汶上梆子的艺术特征中 , 行当是最重要的 , 这些人物表演是戏剧的精神 , 是向观众传达戏曲的重要载体 。那么 ,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梆子戏中了解吧 。
汶上梆子的行当:
汶上梆子的行当大致分为:红脸、黑脸、老外、生、旦、丑等 , 简称为生、旦、净、末、丑 。
生又可分为:红脸、老外、小生 , 小生又有文小生、武小生、短打武生、包头生、娃娃生之分 。
旦则可分为:闺门旦、小旦、帅旦、刀马旦、青衣彩旦、泼旦、老旦
净(即我们常说的黑脸)有:毛净(武花脸)、大付净、奸净、童净之分
丑的行当中有:公子丑、武丑、老丑、拉杂丑(《戳姐夫》之李成 , 《顽皮闹学》之顽皮)、娃娃丑(《胡小放羊》之胡小 , 《柜中缘》之淘气)等 。
末(《李陵碑》之杨六朗 , 《文昭关》之皇甫讷)这一脚色 , 在表演上基本与老外相同 , 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 , 末成为了生行的次要脚色 。已统归生行 , 无生末之分了 。
汶上梆子简介:
元明以来 , 京杭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主动脉 , 而汶上作为其咽喉要冲 , 则是人流物流必经之地 , 南旺的湖光山色又吸引着帝王及公卿官绅、文人墨客之流前来仰观 。各地的文化戏曲便顺其势不断传来汶上 。明代中叶 , 秦、晋商人经河南开封东进 , 进行物质文化交流 , 秦腔、梆子腔随之传来汶上 。
因为其唱腔优美 , 节奏明快 , 正适合于鲁西南汶上人民刚毅、顽强、豁达大度的性格 , 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后又渐渐为本地的风土民情、地方文化所包容、吸收与改造 , 逐步形成了具有粗犷、豪放、高亢、浑厚风格的“汶上梆子”剧种 。
【汶上梆子的艺术特征之行当划分】在其发展过程中 , 它又与曹州地区的“曹州梆子”相互影响融合 , 使二者共融共进 , 形成了颇受人民欢迎的“山东梆子” 。数百年来 , 盛而不衰 , 成为著名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