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加减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医案、配方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以上腹部胀满不适、纳呆、烧灼感、反酸、恶心、呕吐胸骨后疼痛等为主要临床特征 。发病率高达20%~30% , 占消化门诊患者的50%左右 。
本病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反胃”等范畴 。病变部位在脾胃肝 。病因多由饮食不节 , 损伤脾胃或忧思伤脾、恼怒伤肝、肝气乘脾犯胃 , 或中气不足 , 外邪内侵等 , 使脾失健运 , 胃失和降而中焦气机阻滞 , 脾胃升降失常 , 胃肠运动功能紊乱而发病 。病理多表现为本虚标实 , 寒热错杂之证 。即以脾胃虚弱为本 , 以气滞、热郁、湿阻等邪实为标 。治疗当以健脾益气为主 , 理气消郁为辅 。
【四君子汤加减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医案、配方】【病案举例】
舒氏等将16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 。中药治疗组口服中药四逆散合四君子汤 , 药用: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2g、甘草5g临证加减:上腹部痞满明显者加青皮、陈皮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香附;烧灼感、反酸症状明显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 。每日1剂 , 水煎分2次服 。对照组 , 给予多潘立酮10mg , 前半小时口服 , 每日3次 。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 , 疗效指数≥90%)28例(32.6%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 , 疗效指数≥60%~90%)31例(36%) , 有效(主要症状减轻 , 疗效指数≥30%~60%)21例(24.4%) , 无效(主要症状无减轻 , 疗效指数<30%)6例(7%) , 总有效80例(93%);对照组 , 临床治愈18例(22.5%) , 显效22例(27.5%) , 有效20例(25%) , 无效20例(25%) , 总有效60例(75%) 。
按: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病、多发病 , 以上腹部胀满不适、纳呆、烧灼感、反酸、恶心、呕吐或胸骨后疼痛等为主要临床特征 。属中医“痞满”、“胃痛”、“嘈杂”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 , 本病以饮食不节和情志所伤为主要发病因素 , 而饮食、劳倦、湿热、感染风寒为其诱因 。病位主要在胃 , 涉及肝、脾二脏 。脾虚是发病的基础 , 肝郁是发病的中间环节 , 胃气不降是导致症状的原因 。主要病机为脾虚气滞 。临证治疗宜标本同治 , 疏肝、健脾、降胃气为其基本治法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动力障碍以及胃排空的关系密切 , 存在胃排空的迟缓或节律的紊乱 , 因此在治疗中考虑应用行气中药以促进胃肠蠕动 , 并结合健脾益气中药以改善胃排空节律的紊乱 。用四逆散合四君子汤进行治疗 , 方中柴胡、枳实疏肝理气;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诸药配合使肝气疏、脾气旺、胃气降 , 胃肠运动功能恢复正常 。药理研究亦表明 , 四逆散及其组成药物柴胡、柴胡和枳实合煎及分煎合用 , 均有明显增强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作用 。四君子汤可改善脾虚模型大鼠的临床证候 , 升高血清胃动素含量 , 改善胃肠动力障碍 。通过临床观察可知 , 四逆散合四君子汤治疗FD , 不仅具有良好的改善胃肠动力障碍作用 , 还有综合整体的调节作用 , 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 , 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独特优势 。
胡氏20以将65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26例 。
治疗组予以加味四君子汤治疗 , 药用:党参、炒白术、炒麦芽各15g , 茯苓、枳实各12g , 炙甘草、陈皮、半夏各10g , 干姜(或生姜)、黄连各6g 。偏于脾虚者可重用党参、白术加砂仁6g;偏于肝郁气滞者加醋柴胡10g;痞满重者加大枳实用量 , 加厚朴10g;疼痛较剧者加白芍20g , 延胡索15g;反酸、烧心者加乌贼骨20g;食积停滞者加焦三仙20g;寒热错杂者用干姜、炒栀子12g 。日1剂 , 分2次服 。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10mg , 3次/日 , 餐前30分钟口服 。两组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 。2周为1个疗程 , 共2个疗程 。治疗结果:治疗组 , 显效25例(64.1%) , 有效13例(33.3%) , 无效1例(2.56%) , 总有效率(97.44%) 。对照组 , 显效10例(38.46%) , 有效9例(34.62%) , 无效7例(26.92%) , 总有效率73.08%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有显着差异 。
按: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现代医学多认为胃肠激素紊乱、胃窦运动减弱、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收缩障碍、胃排空延迟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在F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治疗上多采用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等 , 虽然有效 , 但长期用药疗效欠佳 , 且有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 , 积极开发中医药治疗FD , 发挥中医之长具有实际意义 。根据临床表现 , FD可归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 。病变部位在脾、胃、肝 。病因多由饮食不节 , 损伤脾胃或忧思伤脾、恼怒伤肝、肝气乘脾犯胃 , 或中气不 ,  , 
足 , 外邪内侵等 , 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中焦气机阻滞 , 脾胃升降失常 , 胃肠运动功能紊乱而发病 。病理多表现为本虚标实 , 寒热错杂之证 。即以脾胃虚弱为本 , 以气滞、热郁、湿阻等邪实为标 。治疗当以健脾益气为主 , 理气消郁为辅 。加味四君子汤以四君子汤为主 , 健脾益气 , 以治病之虚 , 是治疗脾胃气虚的代表方 , 针对本病而设为主药;辅以陈皮、枳实理气消胀 , 半夏和胃降逆 , 干(生)姜散寒而辛通 , 黄连清湿热泻肝实而厚肠胃 , 与姜夏配合有辛苦通降之妙 , 麦芽消食滞而达肝气 , 诸药合用则脾胃得健 , 郁结得开 , 气机得畅 , 湿热得清 , 清升浊降则消化不良症状自消 。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四君子汤能增加脾虚动物胃主细胞内酶原颗粒 , 增强胃肠蠕动 , 升高血清D-木糖 , 促进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生长 , 促进消化运动和吸收功能 。
有保护胃黏膜细胞 , 调整胃肠激素分泌 , 促进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 改善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而发挥对机体整体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四君子汤能提高慢性胃病脾虚兼肝郁患者的胃窦部胃电波幅值 , 改善该型患者的胃运动机能 。此外 , 枳实亦有增强胃排空功能的作用 。我们的结果亦表明此方具有促进胃排空的效果 , 其促进胃排空功能与多潘立酮相似 。半夏可抑制呕吐中枢 , 有良好的止呕作用;黄连可增加胆汁的形成 , 使胆汁变稀 , 对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有积极作用 。综观以上药理作用 , 加味四君子汤具有调节胃肠激素分泌 , 调整胃肠蠕动功能 , 促进胃排空 , 促进消化和吸收等功能 。与多潘立酮相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因此不失为治疗FD的较理想的方药 。
王氏等21用四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6例 。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 水煎服 。每日1剂 。治疗结果:显效13例 , 显效率50%;有效11例 , 有效率42.3%;无效2例 , 无效率7.7% 。
总有效率92.3%
按:四君子汤为中医治疗脾虚证的传统方剂 , 现代研究虽较多 , 但有关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患者干扰素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将病证结合 , 以期较准确地阐释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作用的现代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 , 四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 , 对临床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出现的纳差、腹胀、便、乏力等有较好治疗作用 , 临床总有效率达92.3% , 可显着提高其血清干扰素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这一结果不但印证了中医脾主运化、脾旺不受邪的理论 。也为四君子汤临床的进一步应用 , 如扶正抗肿瘤、扶正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及紊乱等免疫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
李氏用四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5例 , 并与西药多潘立酮进行了比较 , 取得较好疗效 。治疗组水煎服四君子汤 , 一日1剂 , 早晚分服 , 2周为1个疗程 。方剂组成:党参15g , 茯苓30g , 白术15g , 甘草6g , 随症加减 。虚寒者加莱菔子0g , 枳壳10g;两胁疼痛者加川楝子10g , 香附10g 。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每次10g , 3次/日 , 2周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58例 , 有效31例 , 无效6例 , 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分别显效2例 , 有效15例 , 无效5例 , 总有效率为89%(P>0.05) 。治疗组4周后复发率为25.1% , 而对照组为55.9% 。
按:F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 可能与胃动力异常、胃排空延迟有关 , 本组患者中以中青年女性及老年患者为主 , 多数病例发病前的饮食失调、过劳、受凉、情绪波动等导致了胃迷走神经张力减低 , 延迟了胃内容物的排空 。FD本质上是脾虚 , 脾虚则气化失运 , 致水湿内停 , 中阳不振 , 浊气上升 。四君子汤是补益脾胃的代表方剂 , 方中党参性温味甘 , 含有多种糖类、维生素及人参黄酮等 。这些成分均有强壮效益 ,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弱气虚有效;白术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 药理研究表明 , 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 促进细胞免疫 , 增高血清中IgG含量;茯苓能补益中气 , 健运脾胃 , 养心安神 , 适用于水湿中阻、食少便溏、心悸失眠等心脾两虚证;甘草味甘性平 , 具有补气和中 , 清热解毒 , 补脾胃 , 调和诸药的功效 , 甘草中异甘草素和甘草素具有解痉止痛 , 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 同时能调节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功能 。该方以补益中气入手 , 佐以健脾利湿之品 , 诸药合同 , 共奏化湿健脾、促进中焦运化之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