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存钱的小故事
【古代名人存钱的小故事】苏轼在《答秦太虚书》中曾表示,由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俸禄大幅减少,须节约吃穿用度 。为了节流,他于是规定自己每天开支控制在150文钱以内 。他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每月发工资后取出4500文钱,分成30堆后用绳子串起来挂在房梁上,每天早上用一枝长长的画叉挑取一串,取完后就把画叉藏起来 。每日花不完的钱则用竹筒贮藏起来,以备来客时招待使用 。苏轼这种理财方式类似于现代社会的储蓄 。
范蠡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 。戮力耕作,兼营副业,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范蠡仗义疏财,施善乡梓,他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 。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 。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 。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神仙境界分布
- 孝感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 中国古代十大军师是谁
- 高宗皇帝是谁
- 古代女子宫廷职位都有什么
- 中国古代疆域最辽阔的是哪个朝代
- 中国古代祭祀时的建筑
- 中国古代十大毒药 碰了准备向阎王爷报到
- 古代女子的勒子怎么戴
- 古代没有冰箱怎么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