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加减治泄泻医案

泄泻(含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疾病之泄泻),又称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症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外感风寒湿热疫毒之邪,或饮食所伤,情志失调,或久病脾肾阳气亏虚等均可导致 。临床有暴泻与久泻之分脾胃、大小肠、肝胆胰的病变常有泄泻的症状 。主要病机是脾虚湿胜,关键在于脾胃功能失调 。《内经》称为泄,有“濡泄”、“洞泄”、“飨泄”、“注泄”
等类型,汉唐时代称为“下利”,宋代以后统称“泄泻”也有根据病因或病机称为“暑泄”、“大肠泄”者 。泄泻应注意与痢疾鉴别 。
【病案举例】
1.陈某,女,46岁,千部,1999年4月30日初诊患者素体肥胖,大便泄泻,久治不愈 。近1周来,每逢子丑时之交,必泻下数,伴肠鸣,脘腹不痛,神倦体乏,渐至卧床难起,眩晕,咳嗽痰白,口渴不欲饮,唇淡,口黏纳呆,舌质嫩苔白腻,脉滑无力证属痰湿困脾,肾阳虚衰,浊饮阻滞气机 。治以宣畅气机,温肾暖脾 。
处方:麻黄、桂枝、白芍、法半夏、干姜、茯苓、炙甘草各10g,细辛、五味子、罂粟壳各6g,服2剂后,痢止食增,诸症大减,继服3剂而痊愈 。
按:《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患者泄泻日久不愈,为脾肾阳虚,失于温运所致 。患者素体肥胖,肠鸣腹不痛,咳嗽痰白,口黏不欲饮,苔白,故知为痰饮 。肾阳虚衰不能蒸发脾阳,浊饮潜逆使气机受阻,致寒湿不运而成痰饮泄泻 。本方以宣畅气机,温暖脾肾治其本,加茯苓渗湿健脾,罂粟壳固肾涩肠,合而奏功 。
2.李某,男,50岁,1985年3月6日初诊 。自诉昨晚起腹泻,至今晨已7次,泻物如水下注,无臭秽腹中雷鸣,脐周隐痛,微恶风,头晕,泛恶 。小便量少,色清,舌苔薄白,脉弦细,此属风寒犯肺,致使大肠传导失司之证 。治拟温肺散寒,以复大肠传导之职,小青龙汤主之 。处方:麻黄、干姜、五味子各7g,桂枝、法半夏各10g,白芍12g,细辛、甘草各5g,1剂药后,微汗出,风寒去,泻止而愈 。
按:本案乃感受风寒,为实证 。因肺与大肠相表里,风寒闭肺,肺气不宣,可致大肠传导失司,或秘或泻患者泻下如水,用小青龙汤温肺散寒,调理肺气,复肺之治节,水循常道 。故风寒去,泻止病除 。
3.郑某,男,52岁,干部,1990年12月6日初诊素有慢性支气管炎数年,1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量多,色白清稀,全身酸楚,微恶风寒,大便泄泻,日达10余次,泻物清稀如水下注,无臭秽,腹中雷鸣,脐周隐痛,恶心欲呕,小便量少色清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滑 。此乃风寒犯肺,宣降失职,大肠传导失司所致,治以温肺散寒,逐饮止泻,方用小青龙汤 。处方:麻黄、干姜、细辛、五味子各6g,半夏、桂枝各10g,白芍12g,甘草3g,服1剂后,微有汗出,泄泻停止,3剂后诸症消失 。
【小青龙汤加减治泄泻医案】按:中医学认为,肺主宣降,通调水道与大肠相表里 。若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液不走膀胱而下迫大肠,大肠传导失职,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而产生大便溏泄 。从肺论治,使病邪去,肺气宣降复常,治节有数,大肠传导复职,泄泻自可停止,即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 。如本例风寒犯肺,通过温肺散寒而诸症痊愈 。另外,久病泻下清稀一般认为是脾肾阳虚,但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来看,也不尽然 。除肺失宣降外,如心脉瘀阻,影响小肠的分清泌浊;肝郁日久,肝脾不和,都能泻下清稀 。故并不一定是久泻清稀即温补脾肾,临床应当详细辨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