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探索宇宙,绝非可有可无!事关国人的生存,是真正的“刚需”】

文章图片
我国天和空间站上的3名宇航员在经过了6个月的太空“出差”后 , 已经计划于本月中旬 , 搭乘神舟13号飞船择机返回地球 。 对于中国而言 , 这6个月的太空出差是我国航天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时刻 , 因为3名宇航员成功测试了天和空间站的机械臂 , 为将来继续拼装和扩展空间站做足了准备 , 验证了我国航天工程机械的可靠性 , 为我国未来的深空探索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 不过 , 也有人说 , 探索宇宙耗费钱财 , 耗费精力 , 又没什么收获 , 不如认真做好地面上的事 。 结果真的如这些人所说 , 探索宇宙是浪费资源吗?
(天和太空站中 , 失重下的三名中国宇航员)
就从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来看 , 似乎就是几个人乘坐火箭飞入太空 , 然后过一段时间再飞回来 , 确实没有看到什么实实在在的收获 , 但是探索宇宙 , 其实对于整个人类而言 , 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
(科幻小说中设想的殖民其他星球)
首先 , 探索宇宙是人类文明持续的必要准备 。 俄国火箭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曾经说过 ,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 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躺在摇篮里 。 这句话还有一层意思: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 目前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 这就意味着一旦地球发生灾变 , 或者遭到意外冲击(比如小行星撞地球) , 就有可能完全毁灭人类文明 。 这种事件在地球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不止一次 , 最著名的就是6500万年前 , 一颗小行星撞击了今天墨西哥湾一带(也有地球考古学者认为 , 整个墨西哥湾就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证明) , 从而直接毁灭了当时最繁盛的爬行动物——恐龙 。
(古代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的遗址 , 他们就是被陨石给砸了 , 然后文明毁灭)
人类历史上可能也存在遭遇陨石而毁灭的文明 。 比如在距今约4400年前的印度河流域 , 曾经有一个非常繁荣的哈拉帕文明 , 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古印度文明 。 在我们还在部落文明的时代 , 这个哈拉帕文明就已经进入了城市文明形态 。 但是就在这个文明欣欣向荣的时刻 , 他们的城市却如遭遇核爆一般 , 瞬间被摧毁了 , 这件事被记录在印度历史诗歌《梨俱吠陀》中 。 据科学家推测 , 这很可能是一颗巨大的陨石导致的 。 在此之后 , 这个曾经比我们还先进的文明就完全衰败 , 甚至彻底灭绝 。 所以 , 探索宇宙一个最基本的目标 , 就是移民其他星球 , 建立更多的人类定居点 , 从而确保人类文明的传承 , 不会因为一颗陨石或者一场灾变而遭到灭顶之灾 。
(美国阿波罗探月工程的重要技术成果——土星5号重型运载火箭)
其次 , 发展航天技术 , 也是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措施 。 在冷战期间 ,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 耗费了当时美国国家年预算的接近十分之一 , 但是这场大规模登月活动客观上极大促进了美国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 , 例如阿波罗飞船使用的新材料、高速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系统、远程通信技术、大推力火箭技术等等新科技的发展 , 这对后来的世界经济科技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某些日常设备和技术 , 其实追根溯源都能找到阿波罗登月工程 。
(天和空间站拍摄的景象)
目前中国正处于对西方国家 , 特别是美国的追赶之中 , 所以通过发展我们自己的航天技术 , 也是促进我国自身高新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式 。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空间站向阳的一面温度高达169℃ , 而背阳的一面温度立即降为-230℃ , 所以太空站和神舟飞船所使用的轴承必须能够承受巨大的温差 , 而能够制作如此高性能的轴承 , 当然是工业技术高度发展的标志 , 对于我国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有重要意义 。
推荐阅读
- 刘洋为圆“飞天”梦,曾拒绝丈夫生子要求,出征太空前留“遗言”
- 我军航天员叶光富,返回地球后,能否被授予荣誉称号
- 帝王蟹有多可怕?席卷欧洲还入侵南极,每吃一只都是在拯救世界
- 为什么专业人士很难捕捉野猪?它的攻击力可能超乎想象
- 被吃一半都不懂反抗的翻车鱼,为什么还没有灭绝?
- 冥王星上存在生命?科学家发现:其表面存在“动物废弃物”
- 古人眼中的太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 成功对接!一张座3.5亿元,4名私人宇航员抵国际空间站,最大71岁
- SpaceX再次证明自己,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俄罗斯威胁面临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