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作业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营养常识)

冷藏作业危及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制冷剂泄漏造成的危害 。例如采用氨作制冷剂 , 一旦蒸发器跑氨 , 后果是较为严重的 。氨是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有毒气体 , 它不仅能刺激呼吸道粘膜 , 并且能造成人员中毒 。轻度中毒表现为鼻炎、咽炎、气管炎 , 患者有咽喉疼痛、咳嗽、气短、咯血、胸痛等症状 。严重中毒可有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 , 造成气管阻塞而引起窒息、猝死 。若高浓度的氨水或氨气接触到人的皮肤上 , 可引起表皮的灼伤、起水泡和坏死;溅入眼中可使眼结膜水肿、角膜溃疡 , 虹膜炎、晶状体混浊 , 甚至角膜穿孔而失明 。
【冷藏作业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营养常识)】另外 , 还有一些人对氨水会产生过敏反应 , 出现过敏性皮炎或过敏性哮喘等 。对于个别中型冷冻设备采用氟利昂-12为制冷剂的 , 虽然目前未听说过氟利昂中毒事件 , 但若泄漏 , 大量吸入后 , 人会觉得乏力、咽喉干燥不舒服 。二是臭氧的危害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 , 可与多种金属和有机物作用 , 因此 , 绝大部分冷库均采用臭氧消毒除臭 。但臭氧又是一种有害物质 , 在使用中会给环境和作业工人造成危害 。据医学专家介绍 , 在微量臭氧依度下(如0.21~2.10mg/Nm3) , 只要接触1~2h , 就会引起咳嗽、咽炎、呼吸困难等症状;在11~21mg/Nm3浓度时 , 可引起脉跳加速、疲倦、头疼 , 停留1h以上 , 可发生肺气肿乃至死亡 。三是低温的危害 。冷库的温度一般均在0~-23℃ , 作业人员若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下劳动 , 可产生皮温降低 , 氧耗增加和胃液分泌增多等症状;如果长期在此环境下作业 , 且防寒保暖措施不好 , 易发生冻伤、腰腿痛和关节炎;夏季库内外温差大 , 进出库若不注意及时更衣 , 则易患感冒 。另外 , 作业工人在冷库中装卸货物时 , 若不小心 , 常常会发生碰撞、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人身伤害事故 。还有因管理不善可能造成作业工人以及外来人员被困在库中冻伤、冻死的严重事故 。搞好冷藏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 ,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 做到有章可循;并加强冷藏作业工人的安全知识教育 , 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 , 杜绝违章操作、冒险作业现象的发生 。2.加强制冷设备的检查检修 , 严禁跑冒滴漏 。若发现氨气泄漏应及时采取措施抢修 , 防止泄漏扩大 。要保证制冷车间通风设备的良好 , 万一氨气大量泄漏时应能及时排出屋外 , 避免中毒事故的发生 。制冷车间内必须配备适用的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 。对于使用氟利昂-12的冷冻机应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 , 如卤素灯等 。3.采用臭氧消毒除臭时 , 应时刻检测库内的臭氧浓度 。若臭氧浓度超过2mg/Nm3时 , 作业工人不可呆在库房内 , 否则需戴防毒面具 。4.工作时 , 作业工人必须穿好防寒服、鞋、帽、手套等保暖用品;防寒衣物要避免潮湿 , 手脚不能缚得太紧 , 以免影响局部循环 。冷库附近要设置更衣室、休息室 , 保证作业工人有足够的休息次数和休息时间 。有条件的最好让作业后的工人洗个热水浴 。5.作业工人应谨慎操作 , 防止运输工具或货物碰撞库门、电梯门、墙壁以及排管 , 对易受碰撞的地方应设置防护装置 。登高作业时 , 应脚踏实地 , 集中思想 , 防止从高处溜滑跌落 。人在轨道下推、拿滑轮时 , 必须戴好安全帽 。两人搬运货物时 , 步调要一致 , 做到同起同落 。避免失手跌倒受伤 。卸货装车时 , 严禁倒垛 。6.冷库货物应合理堆垛 , 不要超高堆垛 , 以防货垛倒塌伤人和损坏排管 。堆垛时 , 还须留出合理的通道 , 对于非包装物的堆码尤须注意:在靠通道和单批垛长超过10m的垛头 , 要堆码成双排井字垛或采取其它加固方法 。7.要注意库房出口安全 。为保证库内作业工人随时走出 , 库门里外应该均能打开 。如果原设计库门不能从里面打开 , 则应在库房合适位置设置可从里面打开的应急出口 , 或者安装能向外呼救的报警按钮 。对于采用电动或气动的库门 , 必须同时配置手动门装置 。所有库门和供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太平门、报警器应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为了万无一失 , 管理人员在最后出门时 , 应仔细认真地检查库内的每个角落 , 清点人数 , 确定库内没有留人后方可下班 。8.要定期对作业工人进行体格检查 , 凡是年龄在50岁以上 , 且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胃肠功能障碍等患者须调离低温岗位 。要重视女工的特殊保护 , 严禁安排“四期”内的女职工从事冷藏作业 。9.工人在冷库作业时 , 由于受低温环境的影响 , 其机体、营养代谢会发生改变 , 因此 , 作业工人应特别注意饮食 , 少吃冷食 , 以免冷食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刺激 , 影响消化 。热食应以高脂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为主 , 如肉类、蛋类、鱼类、大豆和豆制品等 , 并且还应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