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加减治糖尿病医案

糖尿病以渴而多饮、善饥多食、日渐消瘦、尿多甜味为特征,属中医学消渴范畴 。病理变化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以养阴增液、润燥清热为大法 。本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明显者,多由胃火炽盛、阴虚火旺、气阴两虚引起 。胃火炽盛、腐熟水谷力强,故多食易饥 。阴虚火旺、虚火灼金而致上消(口干口渴、多饮)症状 。
气阴两虚指肺阴虚和肾气虚而言,肺主治节,肺阴虚使肺的治节功能失职、不能调节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肾气虚不能统摄水液代谢,故气阴两虚可致下消症状 。
【临床应用】
王加瑞等2治疗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32岁;病程1个月~12年所有病例均通过测定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兴奋试验,并根据结果给以症情分析,其中轻度(餐后3h和空腹血糖差<5mmoL,且胰岛素释放量为正常值的一半以上)12人,中度(餐后3h和空腹血糖差为5~10mmol/L,胰岛素释放量约为正常值的一半)20人,重度(餐后3h和空腹血糖差>10mmol/L,且胰岛素释放量为正常值的一半以下)28人 。中医证候均为胃火炽盛、阴虚火旺、气阴两虚型 。
临床表现为:口干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尿频量多,四肢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自汗,稍劳尤甚,夜寐盗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 。舌红少苔或苔黄燥,脉沉细无力 。治疗方药:石膏30~60g,知母、麦门冬、五味子、粳米各12g,人参10g,甘草6g 。随证加减:出汗过多加黄芪30~50g,白芍、牡蛎各30g,白术15g;视力模糊者加青子9g,木贼草12g,菊花30g;尿频者加生山药、生龙骨、生牡蛎各30g,菟丝子15g;血瘀头痛、手脚麻木者可加丹参20g,地龙12g,川芎20g,土元9g,柴胡9g,葛根30g,怀牛膝20g 。日1剂 。煎药量500~800ml,分两次服,以上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60例中显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血糖基本恢复正常)42例,有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血糖明显降低)18例 。
王亚玲治疗30例消渴病患者,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1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半年临床表现为日渐消瘦,面色无华,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善饥多食,小便频数量多 。
【白虎汤加减治糖尿病医案】治疗采用白虎汤加减:石膏、知母、明沙参各20g,甘草6g,天花粉24g,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葛根各15,山药30g水煎500ml,分3次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间隔3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 。治疗结果:痊愈2例,占6.7%;显效10例,占33.3%;好转13例,占43.3%;无效5例,占16.7%;总有效率83.7% 。
吴仕九等25治疗128例胃热型糖尿病患者,男68例,女60例;平均年龄48岁;合并周围神经炎5例,高血压23例,冠心病11例本组病例有糖尿病家族史者31例 。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7mmol/L以上者27例,11~16.9 9mmol者67例,6.1~10.9 mmol者34例;尿糖(++++)者48例、(+++者52例、(++)者18例、(+)者10例 。中医辨证为胃热型糖尿病 。128例患者被分为二组,一组为单纯使用加味白虎人参汤组(下称单纯组)64例,另一组为使用口服降糖药,优降糖2.5mg或5mg,每日3次,达1个月以上,均不能控制血糖尿糖、临床症状明显者,加服加味白虎人参汤(下称混和组)64例 。加味白虎人参汤亦名益胃玉参丸加味白虎人参汤由生石膏30g,北沙参20g,知母15g忍冬藤30g,玉竹10g,黄柏6g,苍术10g,玄参15g,生地黄20g组成 。共焙干研极细末,水泛为丸,山楂粉炭末包衣打光干燥,按中成药质量控制标准制成小丸 。每次服6g,每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近期治愈39例(占30.47%),显效16例(占12.50%),有效56例(占43.75%),无效17例(占13.28%),总有效率为86.72% 。其中单纯组64例,有效56例,有效率为87.50%;混和组64例,有效54例,有效率为84.38% 。混和组所选病例为使用优降糖后无效者,其治疗效果与单纯组相似,说明加味白虎人参汤对胃热型糖尿病患者有较明显的降糖作用 。
按:加味白虎人参汤对胃热型糖尿病的治疗重在清胃生津,益气养阴 。“清胃”以石膏、知母为主,加忍冬藤、黄柏增强清热泻火作用,实验证明忍冬藤的降糖作用非常显着 。“生津”以北沙参替代人参,加玉竹、玄参其生津作用更强,药理实验亦证明北沙参、玉竹的降糖效果很好;重用生地黄养阴,对胃热炽盛,肾阴亏乏有生津养阴双重作用 。本方除有显着降糖效果外,对临床出现的口渴引饮,唇干咽燥,消谷善饥,胃脘灼热等一派胃热症状有明显的改替,这也是中医辨证整体调节的优势所在 。
石青等2报道将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味白虎汤(知母15g、石膏30g、西洋参10g、鬼箭羽30g、葛根10g、丹参10g、山楂10g、生黄芪20g、山药20g、全蝎6g、甘草6g) 。治疗3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率45.45%,总有效率87.27%;对照组显效率为30.19%,总有效率为66.0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 。治疗后治疗组血糖、血脂下降及血液流变学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 。
按:该方知母、石膏滋阴清热;西洋参、山药、葛根、生黄芪、甘草生津止渴;丹参、山楂、全蝎活血通络;鬼箭羽为当代名医朱良春教授经验用药,既有破瘀行血、活血通经之功,又擅清解阴分之燥热,对糖尿病之阴虚燥热者,能止渴清火 。
【病案举例】
(1)黄某,女,50岁 。于2000年4月5日初诊 。自诉近6个月来口干口渴、消瘦,小便次数多,尤其夜间尿频,约4~5次,乏力,少气懒言,心烦,出虚汗,动则尤甚,夜寐盗汗,便秘,面色潮红,舌红苔黄燥,脉沉细无力,急查血糖14.21mmol/L,尿糖,初步诊断为糖尿病 。建议患者作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兴奋试验 。
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中度,中医诊断为消渴(胃火炽盛、阴虚火旺、气阴两虚型) 。以白虎汤合参麦散为主方加减:石膏50g,知母、麦门冬、川黄连、五味子、栀子、粳米、菟丝子、鸡内金各12g,红参10g,苍术、甘草各9g,天花粉、生山药、生地黄、黄芪、生龙骨、生牡蛎、玄参各30g.7剂,水煎服,煎药量500~800ml,早晚饭后1h服,并于饭前30min口服消渴丸8粒/次,3次/天,嘱患者忌食辛辣、甜食,以清淡为佳,不宜过饱,生活有规律,避免精神紧张、劳累 。
二诊,患者诸症减轻,上方去栀子、天花粉,再加黄精20g,何首鸟20g,白术12g 。续服8剂 。
三诊,患者病情基本巩固,查空腹血糖为5.20 0mmol,尿糖(-),继续以上方为主,消渴丸量逐渐减少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各种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血糖、尿糖正常,嘱其每月定期复查空腹血糖 。两年来病情稳定 。
按:白虎汤清胃火、养肺阴,参麦散益气增液,加入生山药、菟丝子、生黄芪、生龙牡益气补肾摄尿,生地黄、何首、黄精滋阴养血,川黄连助石膏、知母败胃火 。据药理研究:生黄芪配生地黄、苍术配玄参有降糖作用,鸡内金为治糖尿病之单验方 。在治疗中,再配以消渴丸,全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润肺、补肾、清胃火为主,实为上、中、下三消通治,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 。
(2)陈某,男,52岁 。1997年9月27日就诊,患者长期酷嗜烟酒,肥甘厚味,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 。半年来,神疲,日渐消瘦,面色无华,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量昼夜数十次,量多,舌薄黄 。辨证为肺胃津亏,燥火内盛 。方用白虎汤加减:石膏、知母各20g,甘草6g,天花粉24g,明沙参、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葛根各15g,山药30g 。服20剂,嘱适量运动,进食低糖、低盐、忌烟酒 。服药后精神好转,诸症状完全消失24
按:消渴初期热象较明显,且以肺胃燥热为多见,治疗宜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针对这种情况,选用白虎汤加减,方中石膏、知母清肺胃之热,兼能润燥生津止渴 。沙参、麦门冬、天门冬滋肺胃之阴,天花粉清热降火,生津润燥,善治阴虚消渴葛根治渴,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谓能“主消渴”;生地黄清热养阴生津,有降血糖作用 。诸药合用,肺胃之热清,养阴生津而津复,切中病机,故临床用其治疗消渴初期胃燥热之证有显着疗效 。
(3)田某,女,22岁 。发现糖尿病半年现症口渴引饮,多食易饥,其食毕即饥,饥而再食,1日食量可达2500~3000g主食 。伴见心胸烦热,大便干结数日1行,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燥干,脉弦滑数,按之有力 。此胃火炽盛灼津 。急予釜底抽薪之法 。投白虎汤合大承气汤7剂,其症略减,减不足言,药虽对证,份量不足故也,再以原方重剂,用生石膏100g,知母20g,大黄10g,芒硝10g,枳实10g,厚朴10g,生地黄20g,麦门冬20g 。药后大便通畅,日行数次,口渴及食量大减,胸中灼热亦平 。继而小制其剂,调理数周,血糖亦稳步下降 。终用养阴生津法收功2
按:赵绍琴教授认为消渴病凡症见多食易饥,渴欲凉饮,便干溲赤,形体消瘦,舌红且干,脉洪滑且数,按之有力,属胃火炽盛之中消,不可以补气养阴,只宜直泄胃火,用釜底抽薪方法,以白虎汤合承气汤,重剂投之,以折其炎炎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