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加减治中暑医案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引起的,以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以致散热功能障碍,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点的急性疾病 。根据中暑病情的轻重、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等的不同,一般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种类型,其中,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类 。由高温引起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表现为高热、惊厥、意识障碍、无汗、头痛者,称为热射病,其中因头部直接受烈日暴晒引起的热射病,又叫做日射病 。在高温环境中,由于剧烈劳动之后汗出过多而失水、失盐,以致口渴、四肢肌肉等痉挛性疼痛为特征者,称为热痉挛 。年老体弱及心血管功能不能适应高温,以致周围血循环量不足,从而引起虚脱或晕厥者,称为热衰竭 。这是中暑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 。
中医常将本证分为伤暑和中暑两类 。感受暑热或暑湿病邪,表现为壮热、汗出、口渴者,称为伤暑,类似于西医的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 。在高温烈日或气候炎热湿闷环境中,暑热或暑湿秽浊之邪卒中,致热盛津伤,邪闭心神,引动肝风,表现为高热汗出,心烦口渴,神昏谵语,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等症状者,称为中暑,与西医重症中暑相类似 。
【临床应用】
马俊48报道治疗93例暑热病患者,男50例,女43例;年龄1~12岁25例,30~59岁14例,60~77岁54例诊断依据:盛夏季节,出现发热、胸闷、纳呆、口渴、尿少而黄、无汗或大汗出、神疲乏力、舌红苔腻或舌红无苔、脉细数无力 。全部病例血象均正常 。辨证分为暑热型、暑湿型和气阴两伤型进行治疗,其中暑热型(证见身热炽盛、面赤气粗、心烦、口燥大渴、汗多、头痛,小孩哭闹夜寐不安、热痱多 。舌红苔干,脉浮数或指纹紫红)应用白虎汤加味治之 。组方:石膏50g,知母10g,粳米15g,甘草6g,麦门冬10g,石斛10g,天花粉10g,五味子5g 。如牙龈肿痛者加黄连、葛根;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参 。日1剂,水煎分2次内服,小孩用量减半,重症者可每日2剂 。服药期间饮食清淡,忌食肥甘辛辣炙煿之品治疗结果:治愈62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3%陈绍根等报道应用白虎汤加西洋参治疗暑温高热72例,取得良好效果 。其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6~47岁 。住院23例,门诊49例 。服本方药前,54例曾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或输液等治疗 。因高热不退或汗出热减,旋即又升,改服本方药时,停输液及一切西药 。方药组成:生石膏30~250g,知母3~15g,粳米630g,甘草3~6g,西洋参3~15g 。每日1~2剂 。治疗结果:67例患者服药2h后,体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体温降为正常时间:24h者28例,48h者32例,72h者7例 。5例服药3剂后,高热不降,其中3例大便5天未解,腹胀满,腹部可扣及粪块,苔黄厚,脉沉实,予调胃承气汤攻下,便通后高热渐退 。另2例血检肥达反应阳性,证属湿温(西医诊断:伤寒),予氟哌酸等治疗,3天后体温渐降 。
按:方中生石膏辛寒,清泄暑热;知母苦润,清热养阴;西洋参、甘草、梗米益气和胃,养阴生津;共奏清泄里热而保津液之效 。
方中生石膏辛甘大寒,清阳明经热,除热盛之烦躁,用治暑温高热,应大剂量并研细先煎,才有良效,陈氏介绍曾用到250g,效佳,未见不良反应 。暑温高热退后,常有低热、心烦、口渴、自汗、肢倦神疲、脉虚无力等证候,证属热伤津气,邪热已轻而津伤较甚,可用西洋参、石斛、麦门冬、竹叶、荷梗、天花粉等清热益气生津方药继服 。本组54例高热退后,存在不同程度上述证候,继服以上方药后,诸症悉除 。此即张凤遥《伤暑全书》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 。暑温易耗气伤津,腑实结滞较少,所以一般不必用下,但如出现腑实见证,也需攻下 。本组3例攻下后便通热退 。
【病案举例】
(1)刘某某,女,25岁 。1998年7月2日初诊 。发热2天,伴烦热、心中懊侬,出汗少,口渴引饮,喜冷饮,小便多,舌红苔黄干有刺点,脉浮数 。中医诊断;暑热病,证属暑热炽盛型,治宜清热生津,白虎汤加味:石膏50g,知母10g,柴胡6g,山栀子8g,干葛根30g,天花粉10g,白茅根10g,金银花10g,五味子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3天 。
复诊:发热已退,仍有汗出,夜间手足心热,上方去金银花加地骨皮、白薇,连服6付,告愈 。
按:暑热病是南方地区常见病 。南方气候炎热,且湿润多雨,素体气阴两虚,尤其是老年、儿童及体弱多病者,因身体元气不足,适应能力差,暑热之邪可乘虚而入,导致本病发生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炎热,多挟湿,易伤津耗气 。根据这些特点,作者将93例暑热病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以白虎汤、葛根芩连汤、清暑益气汤为主随症加减,取得满意疗效 。
(2)王某,女,3岁 。1999年7月2日初诊 。体温39℃,面赤唇干,烦躁不安,神志模糊,时而惊哭 。其母代述:患儿发热已3天,曾服西药头孢氨苄及肌注退热剂,汗出多但发热不减 。观其舌质绛红,光剥无苔,指纹青紫,显于命关,口舌干燥,睡卧不宁,小便短少,色赤黄 。1天饮食未进 。当夏秋之季,暑气旺盛,小儿气薄弱,真阴不足,易感暑邪 。暑为阳邪,化火最速,传变急骤,热炽最易伤阴耗津,又经发汗更伤津液,导致热邪未去而内陷,人营扰心,故见壮热神昏 。恐伤津动风而抽搐痉厥,急用清热解毒、开窍宁神之品 。投透热泄热、清心解毒之药,牛黄清心丸1粒合紫雪丹0.15g顿服 。药后热势稍减,神志渐清,但仍唇舌干燥,口渴欲饮,小便仍短, 。
【白虎汤加减治中暑医案】少,大便干 。此为热邪解而津未复,宜养阴清热为治,投甘寒养液之品 。白虎汤化裁:生石膏50g,生地黄15,玄参15g,麦门冬12g,恢复正常,神志清醒,口和,食纳正常,经调理7天痊愈体温黄芩6g,郁金6g,甘草3g 。服2剂后复诊,病情大减,热退 。
推荐阅读
- 白虎汤加减治性功能障碍医案
- 烩菜的汤底怎么做 有什么做的技巧
- 红枣加桂圆怎么来煮
- 乳白猪肺汤 乳白猪肺汤的烹饪方法
- 如何制作珍珠汤圆 珍珠汤圆做法
- 鸡汤如何做汤水清澈 汤水清澈鸡汤的做法
- 红豆汤喝完可以喝红酒吗
- 甜姜汤怎么做 甜姜汤的制作方法
- 针菌猪肝汤怎么做 怎样做针菌猪肝汤
- 白虎汤加减治药物性肝损害医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