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加减治小儿厌食症医案
厌食症是儿科近年来临床常见病证,多为脾失健运,胃失受纳,脾胃功能失调 。治疗以调理脾胃运化功能为主 。由于脾为营之源,胃为卫之根,脾胃是营卫气血之根本,是营卫气血之统领,运用桂枝汤既可调和营卫又能舒畅、振奋脾胃气机,调整运化功能,更体现了厌食治疗重在运脾醒脾的原则 。
【临床应用】
1.刘晓红治小儿厌食症,方投桂枝汤加怀山药,6剂后食纳渐增,加黄芪、浮小麦,继进6剂,诸症消失 。
2.董廷瑶治疗小儿厌食症1例 。用桂枝汤加太子参、焦白术、茯苓、生扁豆、炒谷芽,水煎服,每日1剂 。7剂后纳开,汗少,大便已实 。原方去扁豆、茯苓,加黄芪、陈皮继服6剂后形体渐丰,纳食日进 。
3.魏丽华报道以桂枝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68例 。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6个月~6岁,其中1岁以下者22例,1~3岁者26例,3岁以上者20例;病程1~3个月 。全部病例均表现为食欲不振,面色白或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处方:桂枝、陈皮、炒山楂各3~5g,炒白术、太子参各3~6g,生姜2片,红枣5枚,炙甘草3g,炒谷芽、炒麦芽各5~10g 。水煎,每日1剂,取药汁100ml,可加入冰糖5g,分数次温服 。服药半月为1疗程,并停用其他中西药物 。治疗前后测体重、血红蛋白、尿糖排泄量、尿淀粉酶等指标 。治疗结果:用上法治疗2个疗程后,35例痊愈(食欲良好,进食量与同龄儿童相同,4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达到正常范围),30例好转(食欲、进食量明显好转,4项检测指标中至少有2项明显改善),3例无效(食欲、进食量改善不明显) 。总有效率为95.59% 。
【病案举例】
1.范某,女,3岁 。1995年5月30日初诊 。患儿近3个月来无明显疾病因素影响,纳食甚少,每餐大约进食50g,全天共计150g左右 。就诊时体重11.5kg,面黄无华,肌肉松软,自汗明显,盗汗频繁,便溏不实 。检查:心肺(一),腹软稍胀,唇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平素好吃生冷瓜果,既往体质虚弱,易患感冒 。结合该患儿病情看,既往喜食冷饮必伤脾胃功能,反复感冒足以证明营卫气血本自不足,病久影响脾胃运化故治疗以调和营卫,健运脾胃为原则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姜2片,大枣5枚,炙甘草5g,潞党参10g,白术5g,砂仁10g服药3剂 。
二诊:纳食较前增加,每餐约能进食80g左右,大便稍实,余症同前 。处方:桂枝10g,白芍5g,生姜3片,炙甘草5g,大枣3枚,炙黄芪10g,砂仁10g,鸡内金10g 。服药2剂 。
三诊:患儿饮食、二便基本正常,汗出略减,考虑既往反复感冒,表气必虚,以玉屏风桂枝二陈汤补肺固卫,调理脾胃,巩固疗效 。
按语:本证略佐参、术、砂仁、鸡内金以助补脾开胃之功,脾胃气机舒畅,脾气健运,胃气受纳,厌食可愈;营卫调和,自汗、盗汗、面白体弱易感冒等不治而愈若见腹胀,食少加枳壳、木香、谷麦芽等理气开胃之品;兼阴虚口渴,盗汗明显,合生脉饮益气生津;气虚自汗尤着,加炙黄芪、炙麻黄根收敛止汗 。
2.王某,女,4岁 。因长期偏食或零食过多,导致食欲不振,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烦躁不安,大便较硬,舌淡红,苔白润,脉细稍弱,诊为小儿厌食症 。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主要表现为食欲不佳,易感冒,盗汗,烦躁,睡眠不安,舌苔薄白,脉较弱 。营卫主一身之气血,脾胃统一身之阴阳 。运用桂枝汤作为调和营卫的主方,处方:桂枝、白芍、象牙丝各6g,生姜2片,大枣4枚,炙甘草3g,白术20g,太子参、独脚金各1g,炒麦芽、炒谷芽、山楂各15g 。每日1剂,水煎服,可加冰糖调味,连续服用2周,上述主要症状均明显好转 。
3.患者;男,3岁 。患儿体质薄弱、面色萎黄,容易感冒出汗 。近来胃口不好,舌苔薄润,大便秘结,时有鼻衄,舌薄白,脉细弱 。辨证为营卫失调,脾胃不和 。治当调和营卫,醒脾开胃 。处方:桂枝5g,白芍5g,太子参5g,炒藕节5g,栀子炭5g,甘草3g,首乌2g,生姜2片 。
二诊:营卫已和,纳食尚好,鼻衄亦止,汗出减少,二便均通,遵原方主之 。服3剂后,胃和便润,汗出已和而痊愈 。
按语:小儿为稚阴之体,易虚易实,既不能纯滋补,又不可过消积,小儿营卫不和,影响脾胃气机,运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醒脾开胃,使之思食,故谓之“倒治法”从配伍上,桂枝汤药虽5味,它们之间内在复杂的联系,形成了本方的多面性及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尤以小儿稚质,随投随应 。本病疗法,是遵古法 。如有不同兼证,须加减酌用 。如舌苔花剥,阴液不足者,选加养胃生津之品,如玉竹、百合、石斛、麦冬、生扁豆;便秘加生首乌润之,切忌泻剂;虚寒腹痛可倍芍药加饴糖 。若遇外邪侵袭,须辨其轻重,另作化裁应用 。
4.李某,男,5岁 。1991年5月23日就诊 。自幼人工喂养,平素体弱经常感冒,长期不思饮食,肝功能正常 。察面色无华,形体消瘦,汗多,大便坚硬,腹软无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小儿厌食多责之脾胃虚弱或食滞肠胃,本例患儿,舌净苔薄,腹软无积,纳差多汗,又容易感冒,可知为脾胃虚弱,营卫不和,故投用桂枝汤以鼓舞营卫,振奋胃气处方:桂枝6g,白芍8g,怀山药10g,生姜2片,红枣3枚,甘草2g,6剂 。
二诊:药后食纳渐增,大便通润,唯动则汗出 。原方加黄芪10g,浮小麦6g,继进6剂,诸症若失 。后嘱常服玉屏风散以善,,
后,半年后访,身体健康 。
5.王某,男,2岁 。患儿体质素弱,易感冒,多汗 。近日突发厌食,面色萎黄,精神不振,皮肤欠润,大便溏薄,时有鼻塞,舌质淡薄 。辨证为脾阳不振,营卫失和 。以桂枝汤加减调和营卫,振奋脾阳 。处方:桂枝3g,炒白芍9g,生姜2片,红枣3枚,陈皮8g,炒谷芽9g,黑山栀9g 。水煎服,每日1剂服5剂后诸症大减,为巩固疗效,上方去黑山栀,加佛手6g,炒谷芽减为6g 。又进5剂后,胃和便调,食量增加,病告痊愈 。
按语:小儿厌食症多与家长过于溺爱、乱进滋补或不食强喂,或打骂恐吓,致使小儿精神紧张有关 。其发病实质为“既无积可消,又虚不受补”,唯有以桂枝汤轻轻调和,以促醒胃气,使之思食 。现代研究也证明,桂枝汤不仅是体质增强剂、神经安定剂,而且对胃肠蠕动有双向调节作用 。
6.陈某,女,3岁2个月 。1999年6月3日初诊 。厌食3月 。患儿开始喜食高糖、高蛋白饮食,不喜食米饭、牛奶等主 。,,
食,逐渐发展成不喜食主食、零食,每日进食量很少,日渐消瘦,体检除轻度贫血、尿糖排泄量偏低外,余均正常,诊断为厌食症 。曾用助消化、补锌等治疗,收效不显 。诊见:厌食,消瘦,面色白,神疲乏力,盗汗,舌淡红,苔薄润,脉象较弱 。
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但毕竟形气未充,气血未壮,脾胃尤为薄弱 。若喂养不当,或进食习惯不良,更易导致脾胃运化不健,而显厌食诸症 。治疗当以健脾醒胃,调和气血为主 。以桂枝汤加减,意在健中调营卫 。处方:桂枝、炙甘草各3g,生姜2片,红枣5枚,炒麦芽、炒谷芽各6g,陈皮、炒扁豆、炒山楂、茯苓各5g 。每日1剂,水煎服,可加适量冰糖,分次服用 。7剂后食欲开始振作,15剂后面色逐渐转为红润,进食量明显增加 。
30剂后纳食情况正常,血红蛋白增加1.2g/L,体重增加0.02kg,尿糖排泄量达到正常范围,体质明显增强 。
按语:方中桂枝、生姜通调阳气,温补健中,可激扬脾气,以运化水湿,助益胃阳,腐熟水谷;太子参、白术、大枣、甘草健脾益气,养血和营;加用炒谷芽、炒麦芽、炒山楂、陈皮,以消食行气,苏醒胃气,增强其脾胃的消化功能 。
7.龚某,男,4岁 。1999年6月5日初诊 。厌食半年余,常感脘腹疼痛,须臾复常,神怯易感,迭经中西医治疗,症状反复而来求诊 。刻诊:面色白,形体瘦薄,二便如常,舌淡红苔薄润,脉细软 。询得患儿去年曾患支气管肺炎,平素容易感冒 。证属脾胃不和,营虚卫弱 。治当调和脾胃 。处方:桂枝3g,白术、白芍各6g,生姜5g,陈皮3g,谷麦芽各10g,生石斛、焦山楂各6g,炙甘草3g,大枣10g.5剂 。药后纳食明显增加,口唇红润,惟仍时有腹痛,前方加槟榔、广木香、蜂蜜等调治半月余,诸症悉平,精神活泼 。
【桂枝汤加减治小儿厌食症医案】按语:此类厌食患儿的治疗关键在于调和脾胃以促使胃气复苏 。方中加陈皮、白术、谷麦芽、石斛、山楂之属,增强调中苏胃之力 。此外,桂枝汤善能通利心气,经云:“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厌食患儿不能说没有心理因素的作用,故桂枝汤对小儿厌食的治疗具有多方面的、良好的调节作用 。
推荐阅读
- 桂枝汤加减治地图舌医案
- 桂枝汤加减治上呼吸道感染医案
- 桂枝汤加减治席汉综合征医案
- 桂枝汤加减治外阴白色病变医案
- 桂枝汤加减治子宫肌瘤医案
- 桂枝汤加减治外阴瘙痒医案
- 桂枝汤加减治更年期综合征医案
- 桂枝汤加减治产后拘挛医案
- 桂枝汤加减治产后身痛医案
- 桂枝汤加减治产后恶露不绝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