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加减治胃脘痛医案、配方

胃脘痛
本症病因虽与脾胃有关,而实以肝郁气滞为本盖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不舒,致肝气郁结,日久影响脾的运化,导致脾失健运,拟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化运,加郁金、川楝子、生麦芽,以加强疏肝解郁之力肝疏脾健,诸症自愈 。
【临床应用】
1.张氏以逍遥散加味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30例治疗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1~59岁,平均40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5.8年 。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19~57岁,平均38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5.15年 。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活检,显示不同程度胃黏膜异型增生或胃黏膜萎缩 。治疗组均采用统一治疗方案,口服逍遥散加味:柴胡15g,陈皮9g,当归9g,白芍12g,白术12g,制香附9g,茯苓9g,木香6g,炙甘草6g 。虚寒者加干姜、党参、黄芪;阴虚者加沙参、麦冬;气泛酸者加旋覆花、代赭石;热象明显者加石膏、知母、黄连;伴瘀血者加蒲黄、五灵脂;胃痛重者加川楝子、元胡索 。根据胃黏膜充血水肿或萎缩程度加白花蛇舌草、鱼腥草、败酱草等具清热抗癌之品 。对照组常规服用胃复安、吗丁琳治疗 。两组均以10天为一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观察疗效 。
疗效标准:治愈:胃院痛及其他症状消失,线钡餐透视或纤维胃镜检查正常;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X线钡餐透视或纤维胃镜检查好转;未愈:症状无改善 。治疗组经治疗临床治愈21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对照组经治疗临床治愈14例,好转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2.李氏以逍遥散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与中医胃脘痛相类似,1995年以来,用逍遥散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疗效比较满意 。
本组48例均为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岁;病程15年18例,6~10年15例,11~15年8例,16~20年5例,20年以上2例 。48例病人均有脘腹疼痛牵连胸胁,胸满胞胀,嗳气,口苦,泛酸,呕恶,食欲不佳,发病多与情志不舒有关 。均经钡餐造影检查、内镜检查、B超检查确诊 。治疗方法,逍遥散加味:柴胡15g,当归15g,白芍30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15g,煨姜3片,薄荷6g,乌贼骨20g,元胡13g,香附15g 。加减:脾胃气虚加党参、山药、黄芪,寒邪内盛加良姜肉桂,胃中灼热加丹皮、黄芩、黄连,吞酸加吴茱萸、黄连,闷胀加木香、砂仁或沉,,
香,活血加丹参,疼痛甚加倍元胡,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或藿香,大便燥加郁李仁、火麻仁,大便溏泄加苍术、黄连,便中出血加藕节、白及、三七、大黄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门诊病人停服其他药物,住院病人辅予输液支持治疗 。嘱患者调节情志,避免体力过劳,饮食清淡易消化,生活有规律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钡餐造影、内镜、B超检查,溃疡完全消失,停药1年内未见复发 。显效:症状消失,钡餐造影、内镜、B超检查,溃疡基本消失,停药半年内未见复发 。有效: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钡餐造影、内镜、B超检查溃疡面未见消失 。无效: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钡餐造影、内窥镜、B超检查,溃疡面治疗前后无变化 。结果:痊愈9例,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1.2%消化性溃疡泛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以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者居多,常因情志不舒而诱发,与肝、脾、胃三脏失调有密切关系 。用逍遥散灵活加减治疗,就在于疏肝健脾,和胃止痛,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治疗消化性溃疡不能只限于逍遥散,在临证时,必须结合中医辨证,谨守病机,观其脉证,随证遣方用药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
【逍遥散加减治胃脘痛医案、配方】【病案举例】
1.某女,中学教师,40岁,1998年3月5日初诊 。自述胃脘胀痛反复发作3年,每因情志不遂或饮食不当则发作,自买甲氰咪胍、胃乃安、法莫替丁、气痛散等药服用,疼痛有所缓解 。
现无明显诱因,疼痛发作,经服上述诸药,疗效不显而就诊于余 。主诉:胃脘胀满疼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食欲不振,食后则胀满更甚 。诊为胃脘痛,证属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所致,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化运,方用逍遥散加味 。处方:白术12g,白芍12g,当归10g,柴胡9g,薄荷9g,甘草6g,郁金15g,茯苓15g,川楝子15g,生麦芽1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
服上药后胃脘胀满疼痛大减,矢气频繁,食欲较前好转,但仍觉食后胃脘胀满不舒,上方去郁金、川楝子,加党参15g,内金15g,再服3剂 。6剂后胃胀满疼痛消失饮食恢复正常,大便调顺,为巩固疗效,改服逍遥丸每次8g,每日2次,加服补脾益肠丸一月善后,随访至今未复发 。
2.李某,男,35岁,1997年3月1日初诊 。患者3年前开始于生气后感胃脘部疼痛不适,症状反复发作,诊见胃脘痞胀疼痛,连及胁背,气频作,时有泛酸,纳差,苔薄白,脉沉弦 。
纤维胃镜诊为浅表性胃炎,病理活检示胃黏膜异型增生 。西医诊为慢性胃炎 。中医诊为胃脘痛(肝胃气滞型) 。系因情志不舒,致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 。胁乃肝之分野,气多走窜游移,故疼痛可连及两胁,气机不利,肝胃气逆,故脘胀嗳气 。
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柴胡15g,陈皮9g,当归9g,白芍12g,白术12g,制香附9g,茯苓9g,木香6g,白花蛇舌草12g,败酱草12g,鱼腥草12g,旋覆花9g,炙甘草5g 。服药2个疗程而愈 。
按:本案因情志不舒致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成 。方中柴胡、芍药、当归、香附疏肝解郁,陈皮、木香、茯苓、白术理气和中,佐以旋覆花顺气降逆 。胃痛见黏膜异型增生或萎缩者,可能为癌前病变,故用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鱼腥草等清热祛湿之品,以达抗癌目的 。
3.某女,43岁,工人,1993年3月5日初诊 。胃脘胀痛反复发作5年,每因情志不舒或饮食不当则发作,服盖胃平、甲氰咪胍、元胡止痛片等,疼痛缓解 。现又发作1周,无明显诱因,服上述诸药疗效不显而就诊于中医 。刻下:胃脘胀满疼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食欲不振,食后则胀满更甚,心烦,大便先干后稀,每日1次,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中医诊断为胃脘痛 。证属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所致,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助运,方用逍遥散加味 。处方:当归9g,白术、白芍各12g,柴胡、薄荷各6g,甘草3g,郁金、茯苓、川楝子、生麦芽各15g,生姜3片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
8日二诊:服上药后胃脘胀满疼痛大减,矢气频繁,食欲较前好转,唯食后胃脘稍胀,上方去郁金、川栋子,加党参15g鸡内金12g,3剂,水煎服 。
11日三诊:胃脘胀痛消失,饮食恢复正常,大便调 。为巩固疗效,给予逍遥丸9g,人参健脾丸9g,每日2次以善后,随访至今未复发 。
按:本案病因虽着重在于脾胃,而实与肝郁气滞有关 。盖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不舒致肝气郁结,日久影响脾的运化,导致脾失健运 。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助运,加郁金川楝子、生麦芽以加强疏肝解郁之力,肝疏脾健则诸症痊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