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号重启后,游戏内容营销迎来巨变
本文转自:蓝鲸财经
文|DataEye研究院
游戏版号终于重启 。
这意味着 , 新游可能加速入市 , 游戏广告必将最先迎来小爆发 。游戏产品抢夺注意力难度可能加大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创意 , 变得愈发重要 。
为此 , DataEye创始人、CEO汪祥斌对当前买量市场、内容营销现状进行了最新研判 , 并对内容创意提出了最新见解 。
01 买量市场创意
对于买量市场的创意现状 , 汪祥斌总结了四个观点:
1、持续性、纯效果的单一营销买量是条死胡同
在页游买量时代 , 许多游戏厂商吃到了一波大红利 , 直到今天 , 也还有不少厂商依据传统买量的路子在走 。并不是说这个套路不行 , 而是说很难长期、持久性的走下去 。
一来 , 在当前环境下 , 厂商不可能找到一个一家独占的赛道;二来 , 在买量市场 , 广告的价格是竞价体系 , 水涨船高是必然 , 很快就会触达到产品的ROI成本回收线 。
最典型的就是 , 传奇、仙侠、三国品类 , 买量价格已经几乎触碰到了天花板 。
2、“内容找人”取代了“人找内容”
今天内容营销市场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内容找人”取代了“人找内容” 。
过去用户往往在手机应用商城搜索游戏 , 而现在短视频的分发效率太高了 , 它的主动推送广告 , 取代了用户的主动搜索 。
这本质是用户时长的争夺 。
当用户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刷短视频时 , 已经获取了大量信息 , 且占据了大量用户时长 。
3、营销的本质是内容
买量市场的大环境就是向内容、多元的方向在不断进化 。现在几乎所有头部厂商都在琢磨一件事——怎么样通过优秀的内容、多元化的手段降低营销成本 。这个是未来三年时间里 , 各家游戏厂商都会考虑的点 。
包括整个效果广告行业也在往多元化发展 。
对于广告主 , 会在传统渠道买量之外 , 尝试直播、短视频达人等新兴的买量方式 。甚至于 , 有仙侠游戏会在公众号做引流 。
对于流量平台 , 以抖音为例 , 抖音构建了非常健壮的生态 , 并且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引擎在支撑这个体系 , 比如发行人计划、星图、云图 , 并且在逐步的向广告主开放 , 初步形成了多元的内容营销体系 。
无论是广告主一端还是流量平台一端 , 大家都在推动多元化 , 而多元化的中心就是内容 , 越往后越会发现营销的本质就是内容 。
但是恰恰内容是最难的 。因为做内容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 它树立起的门槛比其他东西都会高很多 , 是他人难以模仿、超越的 。
有人会说 , 可以通过复制创意的方式在买量市场吸引用户 。但其中会有两大难题:
(1)创意素材的量级太大 。现在多数的头部厂商都会组建或外包营销团队 , 一个团队就是上百号人 , 一天就产出数百条创意素材 , 并且创意背后是有一套完整的逻辑框架分析 , 在短时间内复制一两条成功的素材没有意义 。
(2)素材是有保质期、新鲜度的 。好的内容投放出去之后 , 是有新鲜度、有保质期的 。根据DataEye-Tidea的数据 , 目前平均素材消耗时间是3—4天 。短视频平台让用户注意力转移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这就是广告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叫广告新鲜度 。所以这就是原创创意在买量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
很典型的案例就是 , 现在一款新游上线 , 过去有一个季度的新游红利期 , 现在已经缩短到了一个月时间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庆余年》iPhone免费榜排名趋势)
4、创意决定了下载 , 真实决定了留存
买量的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拉高新增、留存的数据 。
创意决定了下载 , 真实决定了留存 。
一条好的创意素材能吸引用户点击下载 , 而现在在买量市场优秀的创意素材 , 都突出一个点——真实自然 , 整个广告创意和产品卖点结合的非常顺畅 , 让用户不会感觉到“尬” 。这就从根本上吸引到了用户关注 , 并且有概率成为新增用户 。反之 , 过于生硬的广告素材 , 就会让用户一扫而过 , 这不仅浪费了素材投入的资源、精力 , 更是失去了一个潜在的用户 。
而在拉新之后 , 留存率才是决定产品ROI回收的关键 。
在买量市场 , 我们不乏看到许多用户下载之后就立马删除APP , 其背后的逻辑就是——广告不真实 , 用户期望与产品实际玩法、画面有较大的出入 。
所以 , 真实感决定了产品的留存率 。
这也是我们与众多大厂反复探讨之后达成的共识——不夸张、不虚构 , 好的广告是传递一种信任 , 广告是构建信任的桥梁 。核心目的是为了降低用户识别、选择的成本 。一旦信任的桥梁建立起来了 , 那么消费者自然而然就会选择游戏、留存于游戏 。
02 品效合一的关键在于从组织方式到产品到营销 , 一以贯之、持续坚持
产品为王 , 各大厂商在营销市场的思路正在转变——从过去专注于拉新、留存、付费等数据 , 逐步往“品效合一”的方向拓展 。
那么 ,品效合一的目的是什么?当下有哪些公司在这个层面是做得比较优秀的?做品效合一的关键在哪里?
1、品效合一的目的——将品牌影响力渗透至用户群体之中
阿里游戏是当下在品效合一方面 , 做得较为优秀的厂商 , 在跟我们的合作当中 , 我们可以感受到 , 他们始终如一的在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方向 。
从阿里游戏的营销逻辑可以看出 , 阿里游戏认为营销的目的在于传播产品的品牌 , 通过大面积的广告覆盖 , 占据消费者的心智 , 让消费者想到三国、想到SLG , 就会联想到《三国志战略版》 。
【|版号重启后,游戏内容营销迎来巨变】这也是广告的本质 ,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 , 说到可乐就会想到百事可乐、可口可乐 , 说到汉堡就会想到麦当劳、KFC 。那么当后来者入局时 , 用户就会将后来者与其进行对比 , 一旦在价格、品质等方面有所欠缺 , 后来者就很难在这个市场突围 。
这个放到游戏市场也是一样的道理 , 所以阿里游戏的营销战略对比传统买量 , 算是一种降维式的打击 。
2、品效合一的关键在于坚持
做品效合一最关键 , 也是最难做的一点就是坚持 。这需要厂商长期坚持这一理念 。甚至很多时候为了达成“品” , 需在在“效”这块做让步 。
但“品”这个价值的体现 ,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就像麦当劳、百事可乐目前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 就是通过数十年达成的 。
而在国内游戏市场 , 为什么很少厂商能在这个层面做好?很大程度上 , 就是因为他们习惯了传统买量在“效”层面所取得的成绩 。在思想层面 , 就很难转变过来 。
举个例子 , 某个项目组拿到100万预算 , 往往需要一个月时间就回本XX万 , 其他东西我都不管 , 回本不到XX万 , 项目组就解散 。那么在KPI的压力下 , 营销部门就会更侧重“效”的转化 。
所以 , 要玩“品效合一”需要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产品足够过硬 , 优秀的产品才是做“品”的关键;第二个就是全公司上下在思想层面要忍受长久的付出期 , 并且这个付出能得到多少回报 , 并不是一个可以准确量化的数据 。
推荐阅读
- |bungie被索尼收购后决心效仿蜘蛛侠工作室
- |王者荣耀:新赛季更新之后,吕布迎来两款新皮肤
- 玩家|新一轮武侠仙侠内卷来袭:版号终于到手,付费测试走起来
- 玩家|停发263天的游戏版号再次开启!西山居、心动、百度都坐不住了
- boss|街机圈四大神兵,捡到后游戏画风突变,钢管配美女才是通关秘诀?
- |王者荣耀:打野到了大后期怎么玩?记住这几种玩法
- ag战队|AG3连败后陷入绝境,菲菲再发“心灵鸡汤”,只要零封LGD就能晋级
- |英雄联盟:ning退役后做直播,称自己的实力不足以重回赛场
- 季后赛|游戏《英雄联盟》,最核心的玩法,是小规模团战中的牵扯能力
- RNG|季后赛两天两个让二追三!RNG战胜JDG晋级胜者组半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