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是中国!量子通讯新记录诞生,量子力学应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这次是中国!量子通讯新记录诞生,量子力学应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文章图片


这次是中国!量子通讯新记录诞生,量子力学应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文章图片


这次是中国!量子通讯新记录诞生,量子力学应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文章图片


这次是中国!量子通讯新记录诞生,量子力学应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就在前天 , 清华大学发表一篇重磅论文 , 详细介绍了我国刚刚突破的“100公里量子直接通讯系统”落成 。
这一成果不仅登上了好几家国际著名科学刊物的封面 , 还一举打破了此前科学界保持的最高纪录 , 可以说是相当有分量的科学成就 。
量子通讯是量子力学应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 也是人类在量子力学领域目前走的“最远”的一条科研之路 。
但是了解量子力学物理属性的人都明白 , 对量子力学的实际应用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科研工作 。

很多人对量子通讯目前的发展现状可能还不够了解 , 但是对量子通讯所利用的“量子纠缠态”性质却能说的“头头是道” 。
根据量子力学的物理“定义” , 量子之间的通讯状态是“超距作用” 。
简单来说就是无论两个人相隔有多么遥远 , 只要他们使用的是“量子通讯” , 那么信息的传递就是“瞬间”完成的 , 哪怕中间跨越着银河系的距离 。
这一“神奇”的量子现象被爱因斯坦称之为——“量子超距作用” 。

不过理论归理论 , 科学界眼下对量子力学的应用还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 , 甚至在实际应用中也和我们认知里的“量子力学”大相径庭 。
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量子通讯技术 。
提到量子通讯 , 我们都会想当然的认为量子通讯一定是利用“量子纠缠态”进行信息的传递 。
比如利用“光量子”携带信息源进行“超距通讯” 。
但实际上科学界目前所开发的量子通讯依然是建立在我们传统“电磁信号”技术上 , 仅仅是利用部分“量子叠加态”和“量子纠缠态”的协转方式“优化”了传统通讯 , 并不是我们“幻想”的那样可以站在银河系的两端进行“零时差交流” 。
想要做到这一步 , 人类文明还需要在量子力学的领域继续努力一个世纪才有可能“完全实现”量子纠缠态通讯 。

本次中国创造的“量子力学记录”是人类首次在超远距离(100公里)尺度上实现了“直接量子通讯” 。
简单来就是直接利用了“量子态携带信息”进行数据传递 。
根据中科院的报告 , 这是当下人类在量子通讯领域走的最远的一步 , “100公里直接量子通讯”创下了最高的世界j纪录 , 也为人类未来迈向真正的“量子通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和基础 。
同时该成果也证明了“量子纠缠态通讯”是完全可行的 , 因为以往科学家在量子采样和传输上都是利用的“相位量子态” , 而本次中国的实验则是建立在“相位量子态和时间戳量子态”双重编码的基础上 。

由于量子力学的物质应用层面过于“极限” , 所以通常都需要匹配相当复杂的辅助仪器 , 利用“极低温度”和“超导材料”等设施才能进行小范围的信息传递 。
从这个角度看 , 即便是量子力学的实用领域有广阔的前景 , 我们大概率还是赶不上它走向通用化 。
尤其是普及民用的那一样 , 对普通大众来说 , 量子力学当前的“伪产品”就和这门科学理论一样 , 同时有“真假叠加”的属性 , 而且这种质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会消失 。

量子力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实际应用 , 也在于它“亦真亦假”的不确定属性 , 让我们看到构成宇宙最基础的物质拥有着太多不可思议的“变化” 。
正是因为这种变化 , 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太多的可能 , 让我们的下一刻充满了“未知”的惊喜 。

【这次是中国!量子通讯新记录诞生,量子力学应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科学家对量子力学的研究早已经超过了科学本身 , 而是来到了思考整个宇宙命运和前景的哲学领域 , 当我们掌握了量子力学的物理规律 , 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更加“完美”的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