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徽剧是什么传统戏剧的前身

徽剧是一种大多流行于安徽省境内的剧种 , 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地方戏曲 。如今那么多的地方戏种都是从一些有名的传统戏剧中延展下来的 。本期戏曲大全一起了解一下徽剧是什么传统戏剧的前身 。
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 , 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 。明末清初 , 乱弹声腔传入安徽 , 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 , 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拨子 。乾隆年间 , 拨子与四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 , 形成二簧腔 。二黄腔又与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 , 奠定了徽剧的基础 。
清初 , 徽剧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带 , 在南方流布甚广;清中期 , 风靡全国 。清乾隆年间 , “三庆”、“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 , 名噪华夏 , 这就是着名的徽班进京 。清道光、咸丰年间 , 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结合 , 逐渐演变成京剧 。清代后期 , 京剧兴盛 , 徽剧艺人多改学新腔 , 但徽剧在徽州部分地区仍然流行 。徽剧是一个包罗万象、五彩缤纷的艺术宝库 , 是新安文化灿烂篇章的重要一页 。
徽调 , 即徽戏 , 唱的是二黄调(即西皮二黄 , 合称二黄 , 京剧的前身) , 乃安徽地方戏 , 它起源于九江、黄州、安庆三地交界 , 盛行于黄州(今黄冈、黄安) , 是安庆艺人唱出名的(安庆的高朗亭被誉为“二黄之耆宿”) 。
【揭秘:徽剧是什么传统戏剧的前身】道光年间 , 安庆、黄州两府杰出的艺术大师:余三胜幼年曾坐科安庆学戏 , 与程长庚所唱乃同一剧种 , 只因省界而分“徽、汉”二调 。所以 , 京剧史上的“徽班”是安庆班 , 不是徽州班;唱的是徽调 , 不是徽剧 。
徽剧是一种重要的汉族地方戏曲 , 《中国戏曲志》(安徽卷):“明末清初 , 徽剧以青阳腔、昆曲及地方俗曲为基础 , 于安庆石牌、枞阳一带发展而形成 。”徽剧是解放后的定名 。徽剧的含义并不等于徽戏 , 它的声腔包括青阳腔、徽戏、徽昆和花腔小调几大部分 , 以徽戏和青阳腔为主 。徽剧是与黄梅戏、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
清道光至咸丰年间 , 徽班为适合北京人的口味 , 逐渐结合北京语音演唱 , 向京腔衍变 。徽剧的二黄调同汉剧的西皮调结合 , 最终产生京剧 。京剧不仅继承了徽剧声腔 , 而且从剧本、脸谱到舞台表演艺术 , 乃至伴奏音乐 , 都秉承了徽剧的传统 。因此 , 有人说“徽剧乃京剧之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