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方的采茶戏的特点都有哪些
采茶戏是主要流行语广东 , 广西 , 安徽 , 福建 , 湖北等省区的一种汉族戏曲 。因为每个地区流行的不同 , 也会习惯性的加以各地的地名来加以区别 。如粤北采茶戏 , 黄梅采茶戏等等 。那么不同地方的采茶戏的特点都有哪些不同呢?让我们一起到戏曲大全看看吧!
赣南采茶戏的舞台语言是当地客家方言 。它载歌载舞 , 气氛轻松活泼 , 语言幽默风趣 , 融当地汉族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歌舞、灯彩于一体 ,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其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 , 很少正剧和悲剧 。
题材上多以下层群众、尤其是手工业工人、艺匠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 , 尤其又以男欢女爱的戏情所占比重为大 。其音乐唱腔属于曲牌体 , 以茶腔和灯腔为主 , 兼有路腔和杂调 , 俗称“三腔一调” 。伴奏均为汉族民间乐器 , 主要有勾筒(二胡类)、唢呐、锣、鼓、钹和笛子等 。其表演艺术特点 , 主要表现在小丑、小旦两个行当 , 曾有“三角成班 , 两小当家”之说 。
音乐声腔:
赣南采茶戏的音乐丰富多彩 , 可塑性强 , 乡土气息浓郁 , 风格特色十分鲜明 。根据其调式、弦路和功能作用的不同 , 分为“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四大类 , 简称为“三腔一调” 。“茶腔”是赣南采茶戏的主要声腔 , 它节奏活泼明快 , 旋律优美抒情 , 富有浓厚的田园山野风味 。
如享誉全国的“斑鸠调” , 还有“牡丹调”、“打鞋底”、“上山调”等 。“灯腔”是采茶戏的重要声腔 , 它高亢浑厚 , 粗犷热烈 , 旋律跌宕起伏 , 张弛有致 , 戏曲味较浓 。加上唢呐和锣鼓的紧密配合 , 气氛炽热 , 情绪振奋 , 有如山区人民向上的精神风貌;“路腔”由适应路上行走时所唱曲牌而得名 , 它特有的轻松活泼、诙谐风趣 , 为采茶戏载歌载舞的表演艺术提供了广阔天地 。
“杂调”娇柔甜美、玲珑华丽 , 在采茶戏音乐中虽不作主腔 , 但穿插使用 , 偶尔出现 , 点缀情趣 , 常能起到奇特的艺术效果 。在赣南采茶戏唱腔音乐中 , 不论是茶腔或灯腔 , 还是路腔和杂调 , 均广泛运用到衬词 。衬词编成顺口溜唱道:上山进坑打“哟喂” , 出门赶路“哪嗬嗨” , 做鞋绣花“哎嗨哟” , 男女对花“扯当扯” 。可以说 , 凡是唱都离不开衬词 , 甚至还有“唱词不够衬词凑”的情况 。
伴奏乐器:
伴奏中的主奏乐器为“勾筒”(类似土制二胡) , 用正反弦顺腔伴奏 , 用客家方言和赣州官话念白和演唱 , 约有三百多个曲牌 。角色行旦主要是“二旦一丑”(解放以后以“三小”即掌上明珠地、小生、小丑为主) , 载歌载舞的表演开工 , 具有浑厚的生活和劳动气息 , 诙谐逗趣 , 极富浓郁的赣南乡土气息韵味 , 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 是当地群众最喜听乐看的地方戏 。
表演形式:
最能表现赣南采茶戏特征的除了音乐 , 当数它的表演开工 , 歌、舞、戏三者并重 。它的表演特征可以归纳为“三奇三绝” 。三奇是:传统采茶戏表现的全是下层劳动人民的爱情与劳动垂涎 , 没有宫廷舞和才子佳人舞 , 此为一奇;大量的表演身段模仿动物的动作 , 并以动物的动作命名 , 此为二奇;歌舞戏相随相伴 , 以致有人认为是地方歌舞剧 , 此为三奇 。
三绝是: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 。
矮子步的基本步法有矮步、高步、矮步交叉步、摇蹉步、惊步、滑步、铲步 。矮子步又分矮桩、中桩、高桩 。这是天下戏曲中绝无仅有的矮子步 。
单袖筒 , 这又是一绝 。一般戏剧中的水袖都是成双成对、斯斯文文 , 唯独赣南采茶舞中 , 只有一个左袖筒 。但它却创造了众多的舞蹈术语 。如抓袖、搭袖、背袖、遮阳袖、绕扇袖、腋下袖、凤尾袖、穿针引线袖、花篮袖、上抛、下甩、缠腰、绕膝、侧卷翻飞……美是一种对称 , 单袖筒似乎是对美的规律的一个忽视 , 但是 , 不 , 赏在舞台上用另一只手的扇子花和它对称起来了 , 一手甩袖 , 一手舞扇 , 踏着特有的矮子步 , 显得异常独特而有情趣 。
扇花的动作甚多 , 种类繁杂 , 其中有抛甩扇、装折扇、避风扇、遮日扇、遥望扇、闻花扇、遮面扇等数十种 , 表现力特强 , 其中有老艺人留下的有关扇子花的艺诀 , 如:
五指花头朝天 , 四指花头朝前 。
三指花打四边 , 二指花摇胸前 。
耘、按、抓、抖靠肚面 。
三奇三绝的特征是赣南客家人长期生存于山林中的严峻生态环境中的产物 。
比如矮子步 , 客家人生活在大山中 , 出门爬山 , 弯腰屈膝 , 高人也成了“矮子” 。聪明的客家人却让矮子步成了天下独一无二的舞蹈基本步 。满山的云雾 , 满山的云雾茶 , 姑娘们手提茶篮 , 口唱茶歌 , 一边采茶一边舞蹈 , 小伙们肩担茶叶踏着由矮子步化成的矮桩、中桩、高桩 。舞动着单袖筒、扇子花 , 创造出别具特色的赣南客家采茶舞 。
又比如 , 众多的以动物命名的表演身段 , 那是因为在悠长的山道上 , 客家人惯与飞禽走兽为伍 , 动物界无穷无尽的生命之趣 , 竟使得异想天开的客家人获得了永不枯竭的艺术创作灵感 。模仿动物的动作 , 并干脆用动物的动作来命名 。
如:猴子洗面、恶狼寻食、狮子开口、画眉跳架、乌龟爬沙、龙头凤尾、蜻蜓戏水、狗牯摆尾、懒猫抓痒、狐狸过岽、蝴蝶采蜜、公鸡啄米、猴子发惊、子(青蛙)过缺、乌鸦晒翅、猫儿探夜等 , 多达300多个名称 。
动物表现生命意识的动作被客家人捕捉到了 , 不难想象 , 没有大山 , 便没有飞禽走兽 , 没有来自对生活的观察、提炼 , 这众多的舞台表演身段又该如何来创造?[3]小丑及小旦
小丑分二:一是“丑行俊扮” , 称为“正丑”;二是“丑行丑扮” , 称为“反丑” 。
正丑:主要是劳动人民中的青壮年男子 。他们具有勤劳朴实、爽朗大方、乐观风趣和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 。演唱时 , 演员头戴“一把抓(罗帽)” , 身穿“三花衣” , 腰系“白堂裙” , 下穿“灯笼裤” , 右手舞“扇子花” , 左手甩“长袖筒” 。载歌载舞 , 活泼轻松 。表演以“矮子步”、“扇子花”为主 , 高矮步法相结合 , 节奏明快 , 颇具特色 。
反丑:多是一些烟鬼赌徒、流氓地痞、浪荡公子等 , 常以一些生动、含蓄、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动作 , 互相揭露或自我嘲弄 。其表演常摩拟一些动物形象如:“猴子洗脸”、“猴子撒尿”、“蜻蜓点水”、“懒猫抓痒”、“鸡公啄米”、“画眉跳架”、“狗牯摆尾”“乌龟爬沙”等等 。脸谱抹白鼻子 , 步法和扇子花的动作与“正丑”表演大同小异 。
【不同地方的采茶戏的特点都有哪些】小旦:主要是勤劳纯朴和聪明伶俐的农村少女、少妇 。表演矫健优美、朴素大方 。其“扇子花”比小丑更为丰富 , 既能单手打扇子花 , 也能双手同打扇子花 。其身段动作有:梳妆挑帘、园手摘茶、伞花、开门关门等 。其基本步伐有八字步、跷步、踮步、磨子步、磋步、碎步等等 , 真可谓千姿百态 。
推荐阅读
- 古代神话故事 月亮阴晴圆缺的由来
- 古代神话故事 檀君王俭的传说
- 句句暖人心的古代情诗词
- 中国古代名人之书圣王羲之
- 灵异故事之现世报
- 川剧和京剧的区别,变脸是京剧还是川剧
- 最具影响力的皮影戏:唐山皮影戏现状介绍
- 潸然泪下 十个最催泪的日本动漫
- 晋剧是哪里的,晋剧的来源在哪里
- 关于戏曲的谚语,戏曲谚语大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