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肾病综合征医案
肾病综合征它不是一独立性疾病 , 而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每日>3.5g/1.73m2体表面积)、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应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 。大量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特征 , 在肾血管疾病或肾小管间质疾病中出现如此大量的蛋白尿较为少 。 , ”
见 。由于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都是大量蛋白尿的后果 , 因此 , 认为诊断的标准应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肾病综合征属中医“水肿”范畴 , 主要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 水液代谢紊乱所致 。
【小柴胡汤加减治肾病综合征医案】肾病综合征发病初期 , 大多属脾、肾功能失调 , 水湿泛滥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消除水肿、蛋白尿 , 改善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 , 提高血浆蛋白 , 降低肾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 , 说明和解少阳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临床应用】
饶氏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2例 , 与对照组相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治疗方法:对照组除限盐、休息、防治感染等一般治疗外 , 激素首选强的松1mg/k , 早晨顿服 , 8周后开始减量 , 每周减10% , 减至小剂量改为隔日晨顿服1mg/kg , 持续一段时间后 , 减至维持量(隔日晨顿服10~20mg)维持1~2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另用环磷酰胺8~12mg/kg加人5%葡萄糖液500ml内静滴连用2天 , 每2周1次 , 累积总量小于或等于150mg/kg , 改为每3个月冲击1次 , 继用2年 。治疗组西药治疗同对照组 , 另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 。药用柴胡15g , 黄芩15g , 半夏10g , 党参30g , 黄芪30g , 当归15g , 丹参30g , 三七粉6g.(冲服) , 虫草3g(冲服) , 甘草6g 。水肿加白术15g、茯苓15g、猪苓15g、泽泻15g;湿热蕴结加黄柏15g、苍术10g、薏苡仁30g;肾气虚加菟丝子15g、益智仁15g、杜仲15g、桑寄生30g;肾阳虚加制附子(先煎30分钟)10g、肉桂(后下)10g;肾阴虚加黄柏15g、知母15g、枸杞15g每日1剂 , 加水煎3次 , 取汁300m , 每次服100ml , 日3次 , 1个月为一疗程 , 连用3~6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83.3% , 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总缓解率62.5% , 总有效率82.5%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肾病综合征有消除水肿、蛋白尿 , 改善高脂血症 , 提高血浆蛋白作用 。
【病案举例】
1.洪某 , 男 , 9岁 。患儿因头面四肢浮肿、尿少月余 , 近来周身浮肿 , 双下肢按之凹陷 , 心悸 , 尿少 , 舌淡胖大有齿痕、苔薄白 , 脉浮数 。查尿蛋白(+++) , 尿蛋白定量120mg/24h , 血浆蛋白定量200mg , 胆固醇6.7 mmol西医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 予环磷酰胺、激素、利尿剂及中药五苓散治疗后 , 未见好转后经仔细辨证 , 方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名柴苓汤)柴胡6g , 黄芩6g , 党参10g , 法半夏10g , 茯苓12g , 猪苓12g , 白术10g , 陈皮10g , 桂枝3g , 生姜片 , 大枣3枚 。水煎服 , 日1剂 , 5剂后 , 尿量明显增加 , 浮肿消退 , 守前方又服5剂后 , 改用健脾补肾之剂调理 , 复查尿常规已正常 。
按:小柴胡汤不是治疗水肿的主要方剂 , 而常被人忽略 。但《伤寒论》少阳篇的提纲记载:“或心悸、小便不利小柴胡汤主之 。”三焦亦属少阳 ,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 , 决渎之官 , 水道出焉 。”所以三焦的通调与津液的输布是密切相关的 。《伤寒论》中应用小柴胡汤时曾记载“上焦得通 , 津液得下 , 胃气因和 , 身濈然汗出而解 。”可见小柴胡汤有通上焦、下津液而宣肺利尿的作用 。本例选用五苓散乏效 , 后经加用小柴胡汤 , 尿量明显增加 , 浮肿消退 , 可见小柴胡汤亦有疏利三焦、利尿消肿的作用 。
2. 患者 , 男 , 60岁 , 1996年6月6日初诊 。尿频且艰涩淋沥 , 伴耳鸣 , 乏力 , 下肢浮肿 , 腹水 , 某医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住院治疗除腹水好转 , 余症不减 。诊见患者面色少华 , 神疲 , 腹平 , 下肢浮肿 , 舌淡 , 苔白 , 脉弦 。尿蛋白(++++) , 血清蛋白A22g/L , 血清蛋白G26g/LB超示:有腹水 , 肾脏弥漫性病变 。患者久服激素及温阳利水之剂 , 以致伤阴 , 形成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之证 。治当健脾补肾 , 气血双补 。方用大补元煎加减10剂未见好转 , 故从肝胆入手 , 以小柴胡汤调肝胆 , 合大补元煎健脾益肾 。处方:柴胡30g , 黄芩6g , 党参30g , 熟地黄24g , 山药0g , 山茱萸20g , 杜仲12g , 当归12g , 枸杞子12g , 炙甘草12g5剂后诸症明显好转 , 原方加陈皮12g , 砂仁10g , 酸枣仁12g , 5剂服药后舌淡 , 苔白 , 脉细无力 。尿蛋白(++) , 血清蛋白A32g/L , 血清蛋白G24g/L , 原方去黄芩 , 柴胡改为9g , 陈皮改为9g , 加金樱子18g、芡实20g、白果3g , 随症加减继服月余 , 痊愈 。
推荐阅读
- 小柴胡汤加减治急性肾小球肾炎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尿路感染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糖尿病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癫痫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眩晕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失眠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慢性腹泻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神经性呕吐医案
- 小柴胡汤加减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医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