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安庆是安徽省的一个城市 , 念白也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 艺术特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黄梅戏就是用安庆方言歌唱的一种戏曲种类 。本期戏曲大全一起来了解一下黄梅戏是怎么样的吧!
黄梅戏 , 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 , 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也是与庐剧、徽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 。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 , 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 , 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 , 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 。
【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的戏曲剧种是什么】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 , 以明快抒情见长 ,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表演质朴细致 , 以真实活泼着称 。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
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 , 起源于唐初 。清乾隆时期 , 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 , 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 , 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 , 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 。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 , 开始演出“本戏” 。但作为地方剧种 , 黄梅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
念白及唱词 , 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 , 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 。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 , 只限于男女情爱 , 伦理道德等 , 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 。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 , 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 。黄梅戏的传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 作出了很多努力 , 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 , 先于农村 , 后入城市 , 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一个剧种 。他的起源 , 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 , 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 , 那还是近代的事 。在这段时间内 , 他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 , 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 。
在谈说这个名剧的时候 , 不能不注意到 , 表演这个剧种的团体 , 同样经历了这么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他也是从无到有 , 从小到大 , 从简单到复杂 , 逐步完善起来的 。也可以说 , 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和他的表演团体的形成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据史料记载 , 早于唐代时期 , 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 , 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 , 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 。至明清 , 黄梅县戏风更盛 。明崇贞年间 , 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 。清道光九年 , 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 , 一首竹枝词的描述就更为生动:“多云山上稻荪多 , 太白湖中渔出波 。相约今年酬社主 , 村村齐唱采茶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