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西男子持枪连杀3人,警方火线追凶,比电影还紧张!( 二 )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现场还有第三个人 , 这个人就是凶手!
死亡名单很快 , 警方确认了两名死者的身份信息 。
年轻的小伙叫小伍 , 床底下的中年男人叫谢军 , 都是县城本地人 , 据两人的家属反映 , 平时没有与谁结过仇 。

警方调取了宾馆的监控视频 , 终于有了重大发现 。
上午9点59分 , 两名男子并肩走进了案发的标间 。
根据身材判断 , 右边的男子是死者谢军 , 而左边的男子头顶有些秃 , 显然不是小伍 , 那他很有可能就是凶手 。
这个秃头男人是谁?跟谢军又是什么关系?

按理说 , 只要他办理了入住登记 , 宾馆就有他的身份信息 , 可万万没想到 , 这天宾馆的登记系统恰好坏了 。
警方只能抓紧时间询问宾馆工作人员 , 毕竟嫌疑人有枪 , 晚一秒 , 就可能多一名受害者 。
还好 , 宾馆前台对该名男子有些印象:微胖 , 头发有点秃 , 本地口音 。
“他大约早上7点开的房 , 而且一下开了三间房 , 所以我印象比较深刻 。 ”
嫌疑人为什么一下开三间房?
警方随即来到另外两间标间 , 奇怪的是 , 里面空空荡荡 , 一切如常 。

就在这时 , 民警又有了新发现 。
在案发现场的垃圾桶里 , 有一堆被撕碎的纸屑 , 上面有数字和文字 , 像是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 。
在一片纸屑上 , 民警隐约看到了“谢军”二字 , 为什么纸上有死者的名字?
民警认为这是重要线索 , 便将纸屑全部收集起来 。
总共100多片碎纸 , 大部分都被垃圾桶里的水泡过 , 又软又模糊 , 字迹难以辨认 。
办案民警只好把纸屑带回警局 , 用专业的仪器烘干 , 再交给技术人员处理 。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 , 下午4点 , 技术人员终于把纸屑拼凑完整 , 还原了原本的内容 。

原来 , 这是一份名单 , 分为县城客人和乡下客人 , 总共26个人 , 后面还写了相应的联系电话 。
除人名、电话外 , 还有相应的时间 , 比如“10点”“11点” , 纸张上还记录了一些奇怪的词语:“枪”、“衣物”、“香水”、“开三间房”......
按照这些词语 , 警方判断 , 这就是嫌疑人所写 , 因为他的确开了3间房、还随身携带了枪 。
事已至此 , 办案民警终于明白 , 与其说这是一份请客名单 , 实际上更像一份杀人计划书:枪是武器 , 衣物用来伪装 , 香水可以除血腥味 。
而这26个名字 , 不是他请客的对象 , 而是他行凶的目标!
警方马上查看名单上的人 , 在“县城客人名单”中 , 总共有8人 , 第一个是谢军 , 第二个是小伍 , 这两人已经遇害 。
而下一个名字是......老戴!

火线追凶名单上的前两名客人已经遇害 , 接下来 , 凶手应该会去找第三名客人 , 老戴 。
警方意识到大事不妙 , 幸好 , 在“老戴”的名字旁 , 有他的电话号码 。
民警一边拨打老戴的电话 , 一边在公安系统查找他的个人信息和家庭地址 。
查询的结果令人吃惊:老戴竟然是死者小伍的父亲 , 他应该还不知道儿子遇害的消息 , 否则早就找到警方了 。
既然老戴不知道儿子已经遇害 , 那他应该也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危险 。
警方必须赶在凶手杀害老戴之前 , 阻止这一切!
办案人员立即出动 , 前往老戴所住的地址 , 在这期间 , 也给他打了无数个电话 , 可始终没人接听 。
当警方来到老戴家时 , 只有老戴的老父亲在家 , 他告诉办案民警 , 老戴并不在家 。
“他中午12点接到电话就出去了 , 说是要去柴虎山打猎 , 还带上了猎枪和猎犬 , 是开车去的 。 ”

听到这话 , 办案人员又担心又紧张 。
毕竟现在已经下午5点 , 距离老戴出门过去了五个多小时 , 想必是凶多吉少了 。
但警方没有放弃 , 而是一路飞驰直驱柴虎山!
山路崎岖复杂 , 却没能阻止办案人员紧迫的决心 。
终于 , 在山脚下 , 警方找到了老戴的小汽车 , 可车内空无一人 , 说明老戴已经上山了 。
办案人员立刻上山搜寻 , 可是 , 在茫茫大山中 , 寻找一个人谈何容易?
直到傍晚6点多 , 警方依然一无所获 , 警犬都因为体力消耗过大而频繁喘息 。

就在众人疲惫不堪时 , 警犬突然狂吠起来 , 而且朝着一个方向猛扑 。
原来 , 警犬发现了一只猎犬 , 而就在猎犬附近 , 警方找到了老戴的尸体 。
他们还是来晚了一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