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游戏界中的那些“XX之父”,现在都怎么样了?

xx|游戏界中的那些“XX之父”,现在都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xx|游戏界中的那些“XX之父”,现在都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xx|游戏界中的那些“XX之父”,现在都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xx|游戏界中的那些“XX之父”,现在都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xx|游戏界中的那些“XX之父”,现在都怎么样了?

文章图片


对于或多或少有关注游戏界的玩家来说 , 可能经常看到国内的媒体称某些游戏制作人为「XX之父」 , 像是「马里奥之父」、「洛克人之父」、「战神之父」、「宝可梦之父」等 , 甚至还会有一款游戏有好几个「XX之父」的奇异现象 , 而这种说法基本上也是指「XX系列的创作者」 。
当然近几年这些词汇频繁的出现后 , 也有不少玩家开始发现「XX之父」或是「曾经开发过某游戏的大公司员工离职组成」等宣传用语 , 已经无法代表游戏的品质了 。 甚至只要是用了类似的标题就会被玩家所反感 , 还诞生了十个「之父」九个坑的玩笑梗 , 嘲讽部分的游戏制作人不一定是某些游戏的最大功臣, 只是运气好在过去的老作品中恰巧获得了玩家喜爱 , 而后来的作品几乎都局限在同一个地方上无法跟上时代 。
那么如今这些「XX之父」的近况又是如何呢?就让我挑其中几位故事比较有趣的 , 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洛克人之父」稻船敬二
说到《洛克人》这款经典的高难度动作游戏大家肯定也很有印象 , 甚至在媒体的渲染下都认为稻船敬二就是「洛克人之父」 , 但这点其实是错误的 。 稻船敬二并非是该游戏最早的制作人 , 只是初代《洛克人》的时候负责4位角色的人物设计 , 真正的「洛克人之父」是北村玲才对 , 对于这样的长年误会其实稻船敬二在 2007的东京电玩展上就慎重澄清过 , 认为这样的荣耀是属于北村玲才对 。 并且表示自己一直都当成导师一样尊敬他 , 直到 1996 年北村玲完成《洛克人3》后离开了游戏开发领域 , 此后真正的系列发展才交棒给稻船敬二 。
而在卡普空任职期间稻船敬二确实负责了大量的《洛克人》系列 , 像是《洛克人EXE》、《洛克人Dash》、《洛克人ZX》等作品的开发 , 不是制作人就是角色设计 , 以及像是《鬼武者》、《丧尸围城》等等同样卡普空旗下IP的制作人工作 , 直到 2010 年 10宣布离开卡普空成立自己的公司 Comcept 。

之后除了开发过一些主机游戏以外 , 就是很多人熟悉的事件 , 那就是打着《洛克人》精神续作的名号 , 开启了《无敌9号》的计划在 Kickstarter 上进行众筹 。 并获得了超乎当年电子游戏类的众筹纪录 380 万美金 , 让当时许多待在大型公司的知名制作人都发现了一条能够创造自己理想中游戏的新道路 , 可以说是真正开始了「XX之父」离职自行创业的大时代 。
但好景不长 , 由于后来《无敌9号》多次延期、预告画面不理想、游戏性低落、二次展开众筹说是为了《无敌9号》制作动画等行为 , 让玩家难以想象当年在卡普空创作出众多名作的制作人竟沦落到如此下场 。 甚至后来问题都还没解决就开启了第二款游戏《洛克人Dash》的精神续作《Red Ash: The Indelible》 的众筹 , 以及和 Armature Studio 合作开发的微软独占游戏《核心重铸》 , 虽然同样因为「洛克人之父」的身份被大力宣传 , 但最后没有一样获得太好的评价 。
而后来 2017 年 Level-5 正式收购 Comcept , 并将其改名成 Level-5 Comcept , 稻船敬二也承诺会在之后继续完成《无敌9号》的相关作业 , 但直到PSV都宣布停产也还没有完成 , 让许多玩家对于稻船敬二大失所望 , 更别提《Red Ash: The Indelible》是否能生出来都是问题 , 后来则跑去开发一些手机游戏 , 比如说《巨龙与殖民地》 , 不过也在2020年 2 月结束营运 。

有趣的是一款由 Inti Creates 在 2015 年推出的独立游戏《苍蓝雷霆:刚巴尔特》却获得成功 , 该公司过去也曾经参与过《洛克人Zero》系列和《洛克人ZX》系列等作品开发 。 全新的 IP 作品也同样保持着与《洛克人》系列相似的玩法 , 并邀请到稻船敬二担任执行制作人 , 不过据相关消息他本人并没有深入参与开发 , 算是挂名宣传的存在 , 因此也被不少网友嘲讽幸好游戏没有遭到稻船敬二的魔爪 。
「暗黑破坏神之父」David Brevik 和 Max Schaefer
说到「暗黑破坏神之父」其实不止 Bill Roper、David Brevik 和 Max Schaefer , 还有许多北方暴雪的创始人或老员工 Erich Schaefer、Bill Roper也有同样的尊称 , 因为他们都同样参与了《暗黑破坏神》的重要开发工作 。 毕竟没人规定一款游戏的创始者只能有一人 , 都是一群人提出点子的状况下进行 , 因此经常会出现一款《暗黑破坏神》 , 在不同的报道中有很多个父亲的情况 。 不过其中就以这三个人比较知名 , 后续其他的「暗黑破坏神之父」也逐渐成为了「原北方暴雪团队」或「暗黑2开发团队」之类的称呼 。
首先说说 David Brevik , 他是原北方暴雪的总裁 , 算是本人比后来开发的新游戏都要有名的例子 。 在离开暴雪后成立了两次工作室但最后都倒闭收场 , 期间虽然待过多家公司 , 但最新的状况是 2020 年 5 月成立了 Skystone , 不再进行游戏开发 , 反而是帮助小型的独立工作室在多平台上发行游戏 。
前面开发期间虽然有参与过《龙与地下城Online》、《漫威英雄Online》或是《暗黑之门:伦敦》等游戏的开发工作 , 但都没有取得实质上的成功 , 唯一只有一款个人开发的独立游戏《潜伏地下》 , 2018 年发售后在 Steam 上获得了极度好评的成绩 。

只能说 David Brevik 后来多数有露脸并不是因为游戏大卖或是有差评 , 反而都是被媒体问到自己原公司暴雪的各种近况 , 或是对于目前《暗黑破坏神》的新作发表意见 。 甚至在 2016 年时的《流放之路》代理腾讯还请 David Brevik 站台 , 而该游戏就是由一群《暗黑破坏神2》的死忠粉丝所开发 , 与后来暴雪的《暗黑破坏神3》评价完全相反 。
而 Max Schaefer 算是离开暴雪后唯一有再现辉煌过的一名「暗黑破坏神之父」 , 但相对的也很快就没落 。 刚开始他和 David Brevik 离开北方暴雪后一起成立 Flagship Studios , 不过在《暗黑之门:伦敦》的失败后 , 就离开了公司和部分 Flagship Studios 员工创立了 Runic Games , 也就是后来开发出《火炬之光》系列的公司 。 虽然变成了美式卡通风格 , 但核心仍然是那经典的暗黑玩法 , 其中初代只用了11 个月就开发完成 , 甚至对于玩家的任何反馈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处理 , 因此受到许多玩家欢迎 。

不过可惜的是在 2010 年时该工作室被完美世界收购了大量的股权 , 2013到2016年期间包含 Max Schaefer 在内等多位创始人都宣布离开 Runic Games 。 但之后 Max Schaefer 在 2016 年创立了 Echtra Games 并与完美世界联系取得《火炬之光3》开发权 , 可惜后来 Echtra Games 被 Zynga 收购 , 加上《火炬之光3》评价惨淡 , 因此完美世界在2021年 6 月回收了《火炬之光3》的开发权 , Echtra Games目前则在进行其他未公开专案 。
「恶魔城之父」五十岚孝司
曾开创出一个全新游戏类型的作品《恶魔城》 , 其中当年自愿加入《恶魔城》开发团队的五十岚孝司 , 因为游戏的成功获得了「恶魔城之父」的称号 。 他待在科乐美期间开发过的游戏繁多 , 不过主要还是以《恶魔城》系列为主 , 就这样一路下来他开发过10多款《恶魔城》系列作品 , 直到2014年3月突然宣布自己已经离开了任职 20 多年 科乐美 , 令不少《恶魔城》系列粉丝感到错愕 。
不过还记得前面说的稻船敬二开创了知名制作人的自行创业时代——众筹游戏 。 于是2014年5月五十岚孝司也成为了被影响的制作人之一 , 公开了《赤痕:夜之仪式》的开发计划 , 并且在一天之内就众筹到了 140 万美金 。 而游戏本身使用虚幻4打造了3D的画面 , 玩法回归最初的横向卷轴《恶魔城》系列 , 并加入了丰富的探索元素 。

虽然期间遇到发售日延期、优化以及3D画面渲染太丑被玩家吐槽等问题 , 但最后也马上进行修改 , 并于2019 年正式发售于全平台上 , 在评价与销量上都获得了非常高的成绩 。 而后经常听取玩家意见反馈的五十岚孝司 , 也经常被拿来和同样喜爱众筹的稻船敬二进行比较 。
目前因为《赤痕:夜之仪式》的大成功 , 五十岚孝司也已经在2021年6月宣布了其续作 , 而这次因为前作的大卖 , 已经不需要进行众筹了 , 可以说是这些制作人当中最成功的一名「XX之父」 。
「战神之父」David Jaffe
David Jaffe 虽然过去也有创作过像是《烈火战车》这样至今仍然让许多玩家难以忘怀的系列 , 但真正受到全世界玩家追捧 , 未来仍确定要推出续作的IP , 还是当年那个血腥暴力又充满爽快 QTE 的《战神》 。 由 David Jaffe 参与的前两部作品都是真正的经典 , 直到2007年因为传出与索尼出现意见分歧而选择离职 , 后来加入新的公司 Eat Sleep Play , 与索尼签下合约重启了《烈火战车》并在 2012 年发售 , 但同年时再次因为创意出现分歧选择离开 。
其实后来的发展 David Jaffe 和 David Brevik 很像 , 不过不是指 David 的部分 , 而是指媒体比起他们所参与开发的新游戏 , 更关心的还是他们对于原公司或是自己身为「XX之父」对于续作游戏的看法 。 像是离开前一家公司后马上宣布成立The Bartlet Jones Supernatural Detective Agency工作室 , 并在 2014 年于索尼的PS4主机上宣布了一款第第三人称竞技射击游戏《笔下之死》 , 虽然在 2017 年时完成后发售 , 但仅仅维持了一年的时间就因为稀少的玩家与惨烈的评价关闭服务器 , 其工作室也在后来正式倒闭 。
但比起《笔下之死》好不好玩 , 游戏媒体更在意的是 David Jaffe 如何看到 PS4 上采用越肩视角的《新战神》 , 或是针对《战神》内的相关人物设定等等问题 。 或许也因为这样 , David Jaffe 干脆直接改行成为了一名视频创作者 , 并拥有了自己的频道 , 会评论游戏业界的时事或玩些当红游戏 , 甚至还会经常与玩家们进行网上互动 , 可以说是相当没有距离感的前游戏制作人了 。

【xx|游戏界中的那些“XX之父”,现在都怎么样了?】以上就是这次的全部内容 , 不知大家对于这些「XX之父」有何看法呢?都可以在评论区中分享与大家一同讨论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