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地牢|一个父亲的13年战争:只为拯救网瘾儿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林则徐转世”
汉口江滩 , 人满为患 ,
网络游戏的灿烂 , 福兮祸焉 ,
家长的呐喊 , 喊声震天 ,
男儿有泪不轻弹 , 伤心的游戏何时关 。
视频中 , 一个50岁上下的男人站在长江边上 , 通过一台便携式宣讲器奋力嘶吼着一首打油诗 。
他身穿一件自制的红色马甲 , 头戴一顶骑行帽 , 帽檐前后两端各绑了一根铁丝 , 铁丝中间 , 一小张横幅被支起来 , “林则徐转世”几个字分外显眼 , 身旁的山地自行车上也竖着一面条形旗 , 旗上印着一句标语——网络游戏就是精神鸦片 。
人头攒动的江滩 , 因为这个男人的到来 , 泛起涟漪 。
这不是他第一次引来围观 , 在北京的中关村、深圳世界之窗、石家庄解放广场、沈阳故宫的大门口……今年8月份开始骑行到现在 , 他像个游侠一样 , 在全中国四处宣讲网络游戏的危害 , 走到哪里都是焦点 。
一路上 , 人群对这个男人总是有很多疑问 , 他从哪里来 , 经历过什么 , 要到哪里去 , 又想要做些什么 , 而这一切 , 又和网络游戏有什么关系?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 , 能看到以他为主角的短视频 , 这当中有自己拍的 , 也有别人拍的 。 视频中 , 他常常以“我是一个农民”开头 , 介绍一下自己骑行的始末 。
虽然呈现简单 , 但能看出来 , 已经在尽力让视频看起来有吸引力 , 包括加上配乐和字幕 , 具体的话术也像是被好好斟酌过 。 因此 , 已经有了不错的关注度 , 甚至在一些论坛 , 还能看到他的宣讲内容被整理成帖子 。
透过这些散落在互联网上的信息碎片 , 我们得知 , 这个男人名叫郑立书 , 湖北麻城人 , 家中有一个独子 。 十几年前 , 郑立书带着几个人在河里淘沙 , 赚了点钱 , 家里先后添置了两台电脑 , 一个是台式机 , 另一个是笔记本 。
原本打算自己做生意 , 利用电脑查一些新消息 , 同时孩子假期回家 , 也多一个放松途径 。 但没想到 , 儿子会因为接触到网络游戏 , 在初二“上了瘾” 。 学校不去了 , 书也不读了 , “每天只想着打游戏” 。
郑立书觉得这么下去不行 , 他和妻子想各种办法影响儿子 。
开始给家里断网 , 用运动、旅游来转移儿子注意力 , 可一旦进入有网络的环境 , 还是会功亏一篑 。 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 , 郑立书带儿子去看过心理医生、精神科 , 甚至把他送到戒网瘾中心去 , 但情况依然反复 。 最后实在没办法 , 经由当地老人介绍 , 郑立书还去庙里拜了神仙 。
根据他自己的介绍 , 这些年为儿子戒网瘾花光了积蓄 , 生意也顾不上做 , 为了维持生计 , 夫妻两个先后在广州和武汉做洗脚工 。
他曾让妻子把自己给别人洗脚、修脚的图片拍下来 , 发给儿子 , 想试图以此感化对方 。 但儿子看到后 , 却没有什么反应 。 “游戏把人的个性和三观都改变了 , 他不知道去感恩 , 也不知道去报答父母 , 看到爸爸妈妈给别人洗脚 , 你总要心疼一下的对不对?”
郑立书觉得儿子正变得“六亲不认” 。
郑立书指定的采访地点 , 是在丰台区的一个烧烤店内 。 这家店 , 白天卖水煎包和胡辣汤 , 夜晚卖烧烤 , 位于一条路面坑洼不平的斜街上 。 街上店铺林立 , 大多是做吃食和日杂生意的 , 很多北漂对这样的环境不陌生 。 因为租金低廉、生活便利 , 不少来北京打拼的人 , 都会选择在这里落脚 。
但郑立书的住处 , 并不在这里 , 他的宾馆在另外一条更宽阔、敞亮的街道上 。
那条街距离烧烤店不到1公里 , 当天气温接近零下10度 , 每走一步都觉得艰难 。 我问郑立书 , 这么冷的天 , 怎么还要走这么远来吃早餐?他含糊了一下 , 没有正面回答 。
在我来之前 , 他已经装备齐全 , 身上还是那件显眼的红色马甲 , 头上包了一块蓝红相间的头巾 , 支着“林则徐转世”横幅的骑行帽也已经戴好 , 耳后甚至已经别好了麦克风 。 已经严阵以待多时了 。
在和人谈话时 , 郑立书不紧不慢的 。 聊起儿子小时候 , 甚至还有笑容在脸上 。
“他就是想让我低头”
印象中 , 儿子一直都很优秀 。 学习上的事情 , 从来都不用父母督促 , 自己就很用功 。
小学四年级开始 , 几乎年年考第一 。 全县所有小学组织联考比赛 , 儿子照样是第一名 。 别人拿奖状 , 是一张一张往家里拿 , 儿子每次都是直接带回来一沓 。
郑立书甚至还会劝他 , 不要抓得太紧 , 个性也很重要 。 儿子却和他说:“你不知道 , 这次小考有人超过我了 , 下次我就得想办法超过他 。 ”
当时 , 很多老师见到郑立书都会和他说“这个孩子这样努力下去 , 清华北大不是梦想 。 ”虽然夸奖孩子的人有很多 , 但郑立书对我说 , 他自己对孩子升学这件事其实没有执念 。
“我那个时候自己读书也没有读很好 , 不能强行地要求他一定要读书读到出人头地 。 ”自己当时只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 , 能在班上保持中等靠上的位置就可以 。
初中一年级时 , 郑立书给家里买了台台式电脑 。 孩子放假回家 , 偶尔会在上面打游戏“放松一下” , 不过频率不高 , 就也没太在意 。
到了第二年 , 湖北省重点高中黄冈中学 , 在全省选拔尖子生 。 按照以往的惯例 , 只会点名应届毕业班的学生 , 但当时正在读初二的儿子 , 也成了候选人 , 全家上下都很激动 。 那年寒假 , 从寄宿制初中回到家的儿子 , 开始频繁坐到电脑桌前打游戏 。
到了饭点 , 郑立书夫妻俩叫他吃饭 , 儿子嘴上说着“等一下” , 可一小时之后 , 眼睛依然盯着屏幕、头也不抬 , 再去叫 , 还是回“等一下” , 包括晚上熄灯睡觉之前 , 也会经历一场这样的拉锯战 。
一天下来 , 儿子的作息常常白天和黑夜颠倒 , 郑立书觉得这么下去不行 , 便总是走到电脑跟前 , 拔掉电源或者强行关机 , “只有这样他才能停” 。
大年初一 , 亲戚们来拜年 , 堂叔家的表妹来家里做客 。 电脑在当时的农村 , 是个很稀罕的物件 , 郑立书想借着待客 , 让儿子从游戏中短暂休息一会 , 便提出“把电脑给表妹玩两小时” 。
听到这个说法 , 儿子一开始没有动 , 郑立书察觉到“他很不愿意” , 就又多说了两句 , 因为这件事 , 父子两个搞得不是很开心 。
原本每年开学之前 , 都会带儿子去剪头发 , 那一年 , 他却怎么也不肯去 。
郑立书又拉又拽 , 才把他拖进理发店 。 刚剪到一半 , 他就从椅子上跳下来 , 跑掉了 。 郑立书又废了好大功夫 , 把他抓回来 , 重新按到椅子上 。 这一次 , 儿子告诉他 , 如果今天非要给自己剪 , 那他就不上学了 。 郑立书没在意 , 还是把他推到椅子上 , 让理发师剪完了 。
在剪刀碰到儿子的一瞬间 , 郑立书能感觉到 , 他整个人塌下去了 , 不再反抗和逃跑 , 就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 回忆到这里 , 他有些自责 , “你说如果他真不想见 , 直接跑掉不就完了吗 , 又不是没跑过 , 我也不能强行把他按在那里 , 我也按不住他 。 ”
剪完头发之后 , 郑立书开车送他去学校 , 到了教室门口 , 儿子死活不进去 , 即使老师来了也没用 。 最后 , 只得将他从学校拉回家里 。
那个寒假之后 , 儿子开始变得“很不听话” 。
郑立书觉得不正常 , 在那之前 , 儿子一直性格活泼 , 是个村子里有名的孩子王 , 虽然性格中 , 有很倔强的部分 , 但遇到事情 , 还是很愿意听取父母意见 。 小时候 , 儿子不愿意去私立学校读书 , 因为担心“管得严、不好玩” , 郑立书就劝他“你是家里独子 , 农民培养你出来不容易 , 你要为家族争光” 。 犹豫了一会儿 , 也还是答应了 。
这是他第一次和父母发生这么激烈的冲突 。
之后 , 儿子游戏打得更凶 。 郑立书看不下去 , 一把将他的手机抢了过来 。 儿子就三天三夜不吃饭 。 “他就是想让我低头” , 郑立书回忆 。
第四天 , 他直接告诉儿子:“你如果想用不吃饭 , 要我向你妥协 , 这是不可能的 。 我也和你表个态 , 你如果真想寻死 , 不能死在家里 , 你到我车上去 , 我把你送到没人认识的地方去 , 我把钱也给你 , 你想活也好 , 想死也好 , 跟我没关系 。 ”
说着他就用手拖 , 儿子不为所动 。 郑立书直接踹了一脚 , 儿子从二楼一脚滚到了一楼 。 在一楼的地上 , 儿子坐着一直哭 , 郑立书没有再管他 , 起身要去开车 。
双方正在僵持中 , 邻居及时赶来 , 挡在中间 。 他对郑立书进行了一番劝说 , 又给儿子盛了一碗饭 , 算是两边都找到了一个台阶下 。 不过 , 虽然看似解了围 , 但父与子之间的梁子 , 却也就此结下了 。
一场拉锯战
有朋友给郑立书发了“网瘾症”三个字 , 他上网查了一下 , 自认为觉得完全就是儿子的情况 。
网上有人出主意 , 说孩子患上“网瘾症” , 家长要帮助他去转移注意力 。 于是郑立书夫妻就变着花样陪伴儿子 , 不仅去了好几个地方旅游 , 还在家门口摆了乒乓球台子 , 郑立书见儿子玩得开心 , “好像忘记了网络游戏的存在” , 于是就和他说:“可不可以去学校了?”
同学、老师 , 也来家里劝他 , “学还是要上的 。 ”儿子答应了 , 但不想再去原来的学校了 。 郑立书便托关系 , 帮他换了一所初中 , 好景不长 。 新学校没读多久 , 儿子又躺在家里不想去了 。
学校里有老师找到郑立书 , 劝他给儿子找找心理医生 。 郑立书一开始有些抵触“我觉得我孩子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 但还是在老师的引荐下 , 联系了一位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 。
了解了郑立书家里的情况之后 , 那位医生告诉他 , 如果真的是网络游戏上瘾 , 医生们也没办法 。 他如今回忆起来 , 觉得或许医生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知道 , 自己的孩子“救不了了” 。
但在当时他还不想放弃 , 于是想到了戒网瘾学校 。 便在网上查资料 , 发现临近一所戒网瘾学校 , 学校网页上描述得很“权威” , 他就也没仔细研究 , 就将儿子送了进去 。 可这一次同样没上多久 , 儿子就又回家了 。
问原因 , 郑立书也不清楚 , 他只觉得 , “这是还想着玩游戏呢 。 ”
戒网瘾学校的日常就是带着孩子们“军训” , 说是军训 , 其实无非就是跑跑步、站站军姿 , 日常主要学习的内容 , 只有一本弟子规 。 现在回想起来 , “那个学校也很水的” , 但就是这样很水的内容 , 也还是后来 , 他从儿子的日记中了解到的 。
儿子躺在家里不去读书的情况到后面越来越频繁 , 来来回回持续了很多次 , 仅仅是初中 , 就拖拖拉拉读了5年 。 到了后面 , 郑立书选择了妥协 , 他和儿子达成协议 , 手机和游戏可以玩 , 但是学也要上 。
上重点高中已经不现实 , 郑立书只能继续将希望寄托在私立学校身上 , 他先后送儿子进了两家“文武学校” 。 学费、食宿费 , 加上给老师买礼物 , 疏通关系的费用 , 两家学校上下来 , 花了将近20万 。
其中 , 有一家外省的学校 , 为了留住生源 , 在学籍处理上 , 故意拖延 , 差点就错过了最后报考时间 。
为了能让儿子顺利参加高考 , 郑立书几乎每两个星期都要跨省跑几趟 , 算下来 , 在两地教育局和学校之间 , 跑了大概1万公里 。 “当时真觉得天快塌了 , 到处去找都没有门路 , 都说办不了 。 ”
就当几乎要放弃的时候 , 他找到了武汉市教育局 , 前台接待的工作人员 , 动了动鼠标 , 学籍就被顺利转出了 。 现在回忆自己当时的心情 , “都快看傻了 。 ”
但废了半天劲儿 , 他才发现 , 儿子的成绩已经大不如前 , 早就不怎么读书了 。 高考最终只考了300多分 , 上了一个专科大学 , 中间又休学了两年 , 后来干脆不读了 。
看着儿子躺在家里的样子 , 郑立书说 , 自己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 , 他觉得儿子生命里剩下的日子也就这样了 。 他甚至给110打了报警电话 , 但对方说 , 这是家务事;
他又给福利院打电话 , “只要给口饭吃 , 有张床有个手机就可以 , 他不会伤害人的” , 对方同样表示 , 自己家的情况不符合接收条件 。
在无数次的拉锯战之后 , 夫妻俩已经麻木了 。 他甚至会劝妻子:“你就让他玩吧 , 现在已经成人了 , 拉也拉不动他 , 拽也拽不动 。 把手机给他 , 他去吃饭 。 ”
建造一个场域
事情发展到后来 , 他和儿子一年都没有一句话 。
不光是郑立书 , 其他人在儿子面前也都好像空气一样 。 这个少年 , 关闭了自己所有对外的通道 。 他也不出门 , 躺在家里两三年 , 郑立书观察着 , 觉得孩子的骨头变形、身上的肌肉都萎缩了 。
我问他 , 具体是什么程度的萎缩?有带孩子去过医院吗?诊断证明上是怎么写的?他支支吾吾形容不出来 , 只说自己一看 , 就觉得儿子身体两侧的肌肉一高一低 。 “我没有办法 , 我实在是救不了 。 ”他开始用抱怨回避追问 。
最绝望的时候 , 距离自家房子不到200米有一户邻居 , 家里孩子因为打游戏跳了楼 , 这件事给郑立书冲击非常大 , 可转过头来 , 他又忍不住恨恨地想“我的儿子怎么不跳楼?怎么不让那孩子活下来?”
他常常感觉自己会随时疯掉 。 带儿子去看心理医生 , 也会偷偷给自己看看 。 医生劝他“不管怎么样 , 你要挺住 , 不能陷进去 , 自己要是都陷进去了 , 那你这个家庭就完了 。 ”他觉得医生说的对 , 自己不能再倒下了 。
于是郑立书决定走出来 , 在外面吼一吼、喊一喊 。 虽然自己的孩子救不了 , 但他想让亲身经历预警更多人 。 这么做 , 心里还能舒服一点 , 会让他觉得 , 和网络游戏那场仗 , 他还没有彻底打输 。
一路上 , 他听说了很多与网络游戏相关的故事 。 有未成年人为了给游戏充值 , 将尖刀刺向亲生父母;也有刚刚通过高考考上名牌学府 , 却沉迷游戏被迫退学的;还有成年人 , 在通过网络游戏参与赌博 , 最终欠下巨额债务、妻离子散……
这一个个破碎的家庭 , 偶尔会让他觉得安慰 , 发现自己的情况不是最糟的 , 但大多数时候 , 他只会更加痛恨网络游戏 。
之前 , 《清新时报》的一个学生记者曾采访过郑立书 , 她观察到 , 后者社交平台短视频下的留言 , 清一色都是支持的声音 , 这让她觉得不可思议 。
按照郑立书自己的说法 , 他这一路上没有遇到一个不同的声音 , “一般老百姓也好 , 警察保安也好 , 都认为我这是个正能量的事情 。 ”
这些围绕在郑立书身边的例子和声音 , 构成了一个特殊的舆论场 , 让身处中心的他 , 看不见场之外的地方 。 他一再坚持:儿子的网瘾就是一种病 , 是一种心理疾病 。 他甚至能准确说出这个病的名字就叫“网瘾症 。 ”
得了这个“病”的儿子 , 在他看来 , 就和染上毒瘾的人没有什么分别 , 行为无法自控 , 同时反复戒断、反复感染 。
自己是“救”不了 , 他便寄希望于这个社会上的其他人 。
他去福州 , 那是林则徐的故乡 , 辗转找到林则徐的后人 , 希望他们站出来 , 为了这件事去发声 , “央视将网络游戏定性为精神鸦片 , 精神鸦片如今害了这么多家庭 , 林则徐如果知道这个事情 , 他在地下能睡得安稳吗?”郑立书说 , 他希望林家人能站出来 , 承担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 。
他还找了很多在网瘾中受害的家庭 , 与他一起写联名信 , 他把这些信件组织起来 , 拿到北京来上访 , 希望国家出面关停游戏 。 “你觉得能实现吗?”我问他 , 在郑立书坚持 , “只要国家出手一定可以 , 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 ”
郑立书承认 , 自己不是没想过生二胎 , 但是儿子不同意 , 夫妻两个只能就此作罢 。 如今 ,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 , 在这件事上 , 他们已经没有了后悔的余地 。
但直到今天 , 我们也没能联系上郑立书的儿子 , 关于这个故事的全貌依旧扑朔迷离 。
【暗黑地牢|一个父亲的13年战争:只为拯救网瘾儿子】这个冬天过去 , 郑立书仅有的积蓄也快用完了 , 他想回麻城老家 , 重新找工作 , 他告诉我 , 这可能是他现在唯一能掌握的事 。
推荐阅读
- QQ堂|一个全对,一个全错!Doinb与957败者组决赛预测再交手
- 王者荣耀|王者荣耀被玩家吹爆的6款皮肤 第一个是公认买了最赚的皮肤
- 预告|《暗黑破坏神2重制版》2.4版本最强玩法之一天堂之拳圣骑士
- Early|《穿越火线:军团》宣布跳票:一个艰难的决定
- 经典|原神:献祭流抽卡听过没?四单三个绫华一个雾切,反向定轨强无敌
- 宫本|天美重回正轨,新皮肤又来了!宫本被搁置,一个老英雄正在重做!
- |完美世界和企鹅合作搞了一个狙击原神,米哈游:一个能打十个
- 打野|王者打野的四大时代:第一个怀念,第二个最辉煌!现在的很无奈?
- |神里绫华打造一个ace级绫华的“聘礼”值得抽吗
- |英雄联盟:新英雄即将来临,设计师将出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