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乏资金 , 买下工厂后的蒋仁生发现自己并没有能力去研发疫苗 , 因而不得不选择了疫苗代销这个方向 。 不过 , 因为有之前20多年防疫站的工作经验作为支撑 , 蒋仁生对于每一种疫苗的需求和前景都十分敏感 。
例如在2002年代理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A+C脑膜炎疫苗 , 当时并没有人看好 , 但没想到随着2005年全国爆发C群流脑疫情 , A+C脑膜炎疫苗需求量大增 , 而蒋仁生和智飞生物也成功赚到第一桶金 , 并且名声大噪 。
而随着在代工疫苗上获得的成功 , 蒋仁生和智飞生物在2008年分别收购了北京绿竹生物制药和安徽龙科马两家公司 , 并在2010年成功登陆科创板 , 凭借着股价的大涨 , 蒋仁生一度获得了“创业板首富”的称号 。
不过 , 登陆创业板之后 , 智飞生物并未更进一步 , 虽然全力搞研发 , 但智飞生物的业绩却停滞不前 , 特别是在2016年爆出了震惊全国的疫苗事件后 , 由于国家出手砍掉中间商 , 让疫苗厂家直接供货医疗机构 , 智飞生物更是直接跌落谷底 。
不过 , 正所谓“祸兮福所倚 , 福兮祸所伏” 。 虽然国内疫苗不再允许有中间商 , 但国外疫苗却必须通过代理商进行全权销售 , 而也正是因为如今 , 智飞生物借此拿到了美国制药巨头默沙东的独家代理权 , 开始代理HPV疫苗 。
借助着HPV疫苗需求的攀升 , 智飞生物走出了泥潭 , 业绩大幅增长 。 在2021年5月17日 , 股价创出了230.69元的最高点 , 市值也高达3691亿 , 而蒋仁生也借此成为千亿富豪 。
智飞生物的前景实际上 , 即便没有这一次的黑天鹅 , 智飞生物的背后也并非没有风险 。
虽然凭借着代理HPV疫苗实现了“躺赚” , 但另一边 , 智飞生物的研发能力和自研产品却已经远远落后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速度 。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的三季度 , 智飞生物的营业总成本为118亿 , 其中研发费用仅为2.403亿 , 研发费用占比仅为可怜的2%;而销售费用为12.25亿 , 占比为10.38% , 是研发费用的接近6倍 。 很显然 , 目前智飞生物已经有明显的“轻研发、重营销”的趋势 。
而从产品来看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智飞生物的代理产品-非免疫规划疫苗营收为139.6亿 , 而非免疫规划疫苗的营收为11.98亿 , 代理产品占收入的比例达到了91.87% , 而非代理产品占收入的比例只有7.89% 。
作为一家医药生物公司 , 研发能力和产品能力本来应该是公司的生存之本 , 代理产品应该是锦上添花的存在 , 而智飞生物现在却明显是“本末倒置” , 而也是因为如此 , 当HPV疫苗出现黑天鹅的时候 , 投资者对于智飞生物才会有如此大的反应 。
当然 , 目前“三针变一针”只是一个观点 , 国内HPV疫苗也还需要打三针 , 换而言之 , 智飞生物借助HPV疫苗“躺赚”的日子还将继续 。
【市值一天缩水300亿!智飞生物该如何“渡劫”?】不过 , 虽然“三针变一针”并未落实 , 但这也给智飞生物敲响了警钟 , 如果企业自身没有很强的研发能力 , 当外部面临突发情况的时候 , 往往只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 而如果智飞生物再不重视研发 , 虽然短期内日子会过得很轻松 , 但未来的路只会越来越窄 。
推荐阅读
- 《生命密码3: 瘟疫传》: 解读生命密码,寻找与世共存的生存法则
- 2022年04月13日大宗交易机构专用买入席位报告
- 一家四口被困沙漠,靠吃仙人掌维持水分,路人看见后却开车撞他们
- “超级机器”LHC的过去和明天
- Nature子刊:科学家成功揭开HIV生命周期的奥秘
- 野人只存在传说中?曾有人得到过野人的毛发,其DNA结果如何
- 这个难题居然这么简单就给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