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盐湖的水中没有鱼 , 周围的植被也非常稀疏 , 为何会吸引来大量的鸟类呢?这是因为 , 盐湖中生活着一种被称为“丰年虾”的生物 。
丰年虾是一种耐高盐的小型甲壳类动物 , 民间俗称盐虫子 , 学名为卤虫 。 盐湖卤虫身体柔软 , 体表呈红色 ,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 , 是候鸟重要的补给饵料 。 据央视报道 , 运城盐湖的火烈鸟首次现身于2014年9月 , 此后连续6年 , 火烈鸟都会准时在夏季迁徙到运城盐湖 , 美美地享受饕餮大餐 。
运城盐池的火烈鸟 , 该鸟在中国非常罕见
运城盐湖的卤虫是如何生存的?为何说它也是一种宝贝?
卤虫是一种低等的浮游动物 , 平时靠滤食50微米以下的细菌、盐藻以及有机碎屑为生 。 除了鸟类之外 , 卤虫几乎没有天敌 , 种群的生存策略是以数量取胜 , 繁殖能力强悍 , 甚至能在湖中形成一定的捕捞产量 。
研究表明 , 以卤虫为开口饵料的鱼虾幼苗更容易成活 , 生长速度也更快 。 高晓田等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对比试验:选用五种不同的开口饵料分别饲养100尾加州鲈的仔鱼 , 仔鱼全长0.57公分 , 分组随机进行 , 每组三个重复 。 结果发现:投喂活卤虫的仔鱼存活率最高 , 达46%;投喂冰冻海水轮虫、专用配合饲料、营养虾奶粉的仔鱼 , 成活率全部为0%;投喂微粒配合饲料的仔鱼 , 成活率也只有3% 。
正因为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 卤虫和卤虫卵的市场价格常年居高不下 。 根据市场报价 , 杂质较少的卤虫卵一吨就能卖到几十万元 , 被业内誉为“软黄金”和“金沙子” 。 而在卤虫的原产地 , 虫体也可以直接捕捞 , 冰冻后可销往全国各地 。
在新疆、山西、山东等地的盐池中 , 卤虫一般在5~6月份生长和繁殖 , 7~8月份生物量达到巅峰 。 此时 , 湖边便开始聚集捕捞者 , 利用特制的密网捕捞卤虫 , 活体售价可达50~100元/公斤 。 也有人在盐湖内养殖卤虫 , 夏季销售期一天就能收获3~5万元 。
到了9月份 , 气温逐渐降低 , 成熟的卤虫相继产下休眠卵 。 卵粒的售价和品质、行情都有关系 , 好的卤虫卵杂质少、表面清洁、卵径大、无臭味 , 常规价格为50~60万元每吨 , 最高时能达到80~100万元每吨 。 顺便再说一句 , 很多盐湖的卤虫资源也受到地方保护 , 严禁个人滥捕乱采 , 大家一定要遵守相关规定 。
如何保护运城盐湖?
据任慕莲等学者估测 , 全国卤虫的年产量可达6~8万吨 , 卤虫卵的年产量接近1000吨 。 从产量上看 , 山西、河北、山东、新疆、青海等地是我国主要的卤虫卵集散地 , 无论是加工内销还是对外出口 , 都能产生不俗的经济效益 。
【芍药花|中国的“死海”:运城盐湖开发4600年,如今为何“退盐还湖”?】而要保护好这笔生物资源 , 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盐湖的生态 , 治水是首要目标 。
时间先回到2017年 , 当年的水质监控数据显示 , 共有1285万m的废水、污水排入了运城盐湖 。 盐湖上游的河流涑水河、姚暹渠都曾检出劣五类水质 。 经评估 , 盐湖流域内突出存在以下生态问题:
城市生活污水是主要的污染源 , 其次是面源污染 。 据监测 , 流域内每年输入的总氮高达1015吨 , 总磷17吨 , 氨氮138吨 。 污染最严重的是南岸湖区 , 水质恶化严重 , 漂浮有大量的生活垃圾 , 水体浑浊恶臭 。
南岸的中条山存在人工过度开发的现象 , 部分山坡被开垦后演变为荒山荒坡 , 苇塘、水塘的面积不断萎缩 , 沼泽化倾向严重 。
随着制盐工厂的泛滥 , 很多企业唯利是图 , 不顾生态 。 人为挖堤取土现象普遍 , 导致堤埝破损 , 严重削弱了盐湖的抗洪能力 。
2020年9月 , 盐湖生态终于迎来了转折点:湖区的工业生产活动被全面清退 , “退盐还湖”成为现实 。 2021年 , 盐湖的生态保护被放到压倒性的位置 , 生态修复专项工程顺利实施 。
其中 , 一期工程投资4亿元 , 主要用于环境治理、堤岸整治、江道疏浚、防汛加固等项目 。 一期工程完工后 , 560亩盐湖的北坡、4800亩荒滩、3000亩盐湖南北两岸湿地都将得到绿化修复 。 这些举动 , 其实都是在为过去的恶性开发、破坏性生产“买单” 。
盐湖安全格局及生物廊道规划
总之 , 为保护生态而放弃盐田开发 , 这是为子孙谋、为千秋计的大好事 。 只有保护好了盐湖 , 才能真正为后代守住大自然的资源宝库 , 中国的“死海”才不至于沦为“生命禁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