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五一将至“诗与远方”在何方?疫情下旅游业的坚守与突围( 二 )



(资料图片 大象新闻记者 段晋哲/摄)
专家:应追求主题性 , 增加游客的黏合度和体验度
过去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都有清晰的指向性和计划性 , 而在微度假时代 , 游客对出行目的地选择意向越发模糊 , 大部分游客对自己要去哪里玩、玩些什么没有特别清晰的想法 , 而互联网平台通过收集和提供更为广泛的攻略、评价等内容为游客提供多维度、丰富化的参考意见 , 辅助游客进行决策 。 同时 , 游客对平台的依赖也敦促平台不断推出新兴的旅游产品 , 让旅游行业拥有了更为丰富的发展业态 。
余超认为 , 要设计主题化的复合旅游度假产品 , 更贴近客源市场需求 。 虽然微度假目的地不需要像长途游目的地一样拥有独特的自然或人文特色资源 , 但为了丰富游客的休闲度假体验 , 满足全龄化需求 , 除了旅游基础六要素外 , 应增加“亲子”“康养”等题型的特色产品 , 从而形成口碑和社群传播 。
他表示 , 微度假目的地与大型文旅综合体有明显不同 , 不需要追求大投资、大体量的游乐设备 , 重在追求主题性 , 增加游客的黏合度和体验度的轻资产产品 , 游客的美誉度和重游率是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 。
未来 , 微度假要以“需求引导供给” , 加快文化的产品化和旅游的内涵化的创新迭代速度 , 特基于市场需求的定制化生产和持续性创新将对促进微度假供给体系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
同时 , 余超建议 , 微度假还要与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加工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融合 , 充分激发供给端的产品创新 , 从而扩大微度假发展的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