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海南自由贸易港( 二 )


到2035年 , 全省城镇化进入成熟期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 , 农业转移
人口市民化基本完成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走在全国前列 , 形成更加协调、更高效率的城镇化格局 。 “2+4+N”城镇化发展格局成熟定型 , 海口和三亚城镇人口合计占全省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3% 。 “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城镇人口占比进一步提升 。 儋州、琼海产业发展平台取得显著进展 , 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持续提升 。 县城城镇化和中小城镇、农垦场部发展取得较大突破 。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发展 , 全岛同城化目标全面达成 ,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 功能品质更加完善 ,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

4.交通互联变化
《规划》提出 , 到2025年 , 基本形成“1431交通出行圈” , 实现1日联通全球 , 4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 , 3小时畅行全岛 , “海澄文定”“大三亚”两大经济圈1小时通勤 , 积极构建通达顺畅的大枢纽大通道 。
第一:环岛城际化
“丰”字型+环线高速公路网加快构建 , 创新打造观光旅游专列 , 加快建设“海澄文定”“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轨道交通系统 , 同时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2000公里 , 其中高速公路1500公里 ,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中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80%;
第二:“跨海环岛城际化”铁路网加快建设 ,
推进跨琼州海峡铁路轮渡快速化发展 , 优先保障湛海高铁项目建设 , 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 , 尽可能缩短跨越海峡的时间 , 研究提出快速跨越琼州海峡一体化运输方案 , 构建快速通达系统 , 提升通达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三:大力发展国际集装箱航线 , 力争实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主要港口的全覆盖 , 积极开辟欧美地区主要港口的集装箱班轮航线 。 加大内支航线发展力度 , 实现对国内主要沿海港口的全覆盖 。 优化完善港口服务功能 , 全力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 加快建设产业大港 。 着力打造国际邮轮港 。 重点建设三亚国际邮轮母港、海口国际邮轮始发港、儋州港邮轮码头工程 , 满足国际主流大型邮轮停靠 , 推进游艇基础设施建设 。
推动建设战略保障基地 。 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
第四:构建联通全球的空中大通道 。
巩固开拓国际航线网络 。 加密优化国内航线网络 , 打造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 。
全力做好三亚新机场建设工作 。 加快枢纽机场扩能升级 , 有序推进支线机场新建改建 。 提升航空货运保障能力 。 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 。 多点布局 , 覆盖全省的通用机场网加快推进 , 力争建成覆盖全省的通用机场和起降点 。
最后规划还提到未来光缆连接香港 , 直接接入香港的互联网信息 。 而海南也将成为继香港 , 澳门之后中国第三个全球互联网开放区域 。 通俗来说就是不用翻墙就可以自由的上外网 。
5.教育变化
海南省把“打造国际教育创新岛”纳入“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任务 , 打造国际教育创新岛 。 “十四五”期间 , 海南省将引进3所以上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琼独立办学;引进40所以上国内外知名高校在琼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继续实施“一市(县)两校一园”和重点园区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50%的县(市、区)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55%;新建4—5所高职院校、1—2所本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 。
在自由贸易港建设新机遇下 , 海南不仅重视招才引才 , 同样注重教育发展 , 自己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 注重为引进人才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 , 注重吸引更多外地人来海南享受良好教育资源 。 到2022年 , 实质性集团化办学模式成为普遍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知名学校的强势入驻 , 甚至连国际知名学校也得到了热切响应 , 哈罗公学在2020年落户海口江东新区 , 德威公学签约落户海口 , 威雅公学签约落户三亚 , 剑桥幼儿园签约落户陵水……
可以预见 , 这些国际知名学校落地后 , 将迅速成为当地的标杆学校 , 为海南教育植入“优质基因” , 在家门口就可读名校 。
6.医疗变化
到2025年 , 全省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不少于6.5张 , 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不少于4名 ,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岁 , 打造全球引领的“全健康”治理体系 , 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 , 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 ,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医疗护理机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