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美好生活是实是虚,真相究竟如何?( 二 )



这些也便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刘子骥离开小渔村之后 , 渔村就不复存在了 。 即便后人再怎么寻找 , 也无法找出这个世外桃源的一丁点痕迹 。 也就是说刘子骥去到的渔村根本就是一个不存在的世界 , 一个虚构的美好村庄 , 甚至有可能是极乐世界 。 根据这些细节 , 基本可以推论出《桃花源记》描写的小渔村实际上是一个乌托邦世界 , 也有可能是一个亡人的世界 。 或许作者是希望表达在当时的生活民众想要安居乐业的愿望 , 唯有在死亡之后才能实现吧 。

世外桃源背后的美好期望
今天 , 当大家提到世外桃源时必然充满了对于恬静美好生活的期盼 。 同时在《桃花源记》中 , 无论文中描写到的渔村是否真实存在 , 但这个渔村一定承载着作者陶渊明对于安逸幸福田园生活的向往 , 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期盼 。

前文提到 , 作者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并非百姓安居乐业 , 人人怡然自得的年代 。 而是东晋末年 , 一个战火纷飞 , 民不聊生 , 百姓流离失所 , 官员无所作为的年代 。 在如此黑暗的时代背景下 , 每个人都对和平而又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渴望 。 此外 , 陶渊明描写的渔村并没有县衙等官府部门 。 这些也表明了陶渊明非常排斥当时的官场 , 他见证了官府的黑暗和腐败 。 他特别希望逃离官场 , 生活在一个没有官府 , 人人都怡然自得的地方 。 从而过上只属于自己的悠闲生活 。

总结:大家对《桃花源记》的认识由浅入深 , 从小时候的向往再到了解真相的震惊 , 颇有“初闻不知曲中意 , 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意思 。 初读《桃花源记》时 , 大家可能还只是一名学生 , 仅仅会认为这文中描写到的小渔村是一个好地方 , 希望前去参观和探索 。

而如今 , 大家已经可以对于某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 也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桃花源记》的内涵 。 但当真正读懂它时 , 却充满了惆怅和叹息 。 大家的生活也都充斥着各种压力 , 或许今天的大家不会经历与作者一样的磨难 , 但也会像作者一样向往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 。 现实总是不会永远遂人愿 , 大家要学会在现实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