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小行星撞击被认为是地球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 当前 , 人类科技已经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 普通的自然灾害、病毒等传统因素已经无法对人类的生存构成根本性威胁 , 但小行星撞击仍然存在普遍的威胁 , 最有可能毁灭地球 。
据了解 , 地球所处的太空环境相对安全 , 恒星聚变反应稳定 , 八大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稳定运行 , 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 只有不时来袭的小行星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
在太阳系中 , 有许多与地球轨道相交的小行星 , 总数将近20000颗 , 其中大多数直径不足1千米 , 但也足以给地表环境带来毁灭性灾难 , 只要有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 , 都有可能重演恐龙灭绝事件 。 科学家估算 , 直径超过100米的小行星就能给地球表面造成重大灾难 , 因此国际上把直径超过140米、距离地球轨道小于0.05个天文单位、绝对星等小于22的小行星定义为“潜在威胁小行星” 。
俄罗斯科学家经过精密计算发现 , 一颗名为“阿波菲斯”的小行星与地球发生撞击的概率非常大 , 高达2.7% 。 这在太空中已经是非常危险的概率 。 根据测算 , 这颗小行星将于2029年4月14日到达地球东半球位置 , 最近点距离地球仅3.84万公里 。
“阿波菲斯”又名“毁神星” , 是一颗近地小行星 , 首次发现于2004年 , 直径约470米 , 重27吨 , 平均轨道速度达30.7千米/秒 , 如果与地球发生撞击 , 将释放出6400万亿千焦的能量 , 相当于15.3亿吨TNT炸药爆炸释放的能力 , 超过地球上所有核武器爆炸当量之和 。
而在地球轨道外围还存在数以万计的小行星 , “毁神星”只是撞击概率最大的一颗 。 针对可能发生的撞击事件 , 各国宇航局都提出了应对方案 , 比较可行的是在地球轨道上建立预警系统 , 对数万颗小行星进行实时监测 , 当有小行星发生轨道偏移 , 有可能与地球发生撞击时就提前发出预警 , 然后利用核弹轰击、火箭撞击或安装小行星发动机将其推离地球轨道 。
【拯救地球靠中国了!小行星防御系统启动,可拦截100米直径小行星】目前 , 美国宇航局已经制定了小行星搜索和跟踪计划 , 方案之一是通过架设在夏威夷和加州圣地亚哥附近的2台天文望远镜 , 对小行星进行实时观测 。
这只是所有小行星监测计划中的其中一个 , 美国空军、宇航局和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也都有各自的监测方案和系统 , 正是靠它们发现了近2万颗小行星 。
据报道 , 我国航天机构在近期宣布组建对小行星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 初步计划是在地球轨道上部署专用卫星 , 用于监测小行星运行状态 , 在2025年左右还要实施一次完整的远距观测、抵近观测和就近撞击试验 , 为保护地球贡献一份力量 。
在这之前 , 我国就制定了摧毁小行星的方案 , 具体方案是使用“长征五号”火箭持续撞击 , 每枚火箭末级重量达6.5吨 , 以第一宇宙速度高速撞向小行星就能使其发生轨道偏离 , 24枚火箭连续撞击 , 就能排除绝大多数“潜在威胁小行星”的撞击风险 。
在对直径约492米的“贝努”小行星模拟撞击试验后证实 , 该方案切实可行 , 能防御绝大多数小行星 , 而且比美国提出的75枚“德尔塔”IV型重型火箭接连撞击方案成本更低、耗时更短 , 只需10年就能实施 , 而美国的方案需要25年 。 配合正在筹建的小行星近地防御系统 , 中国有信心把小行星撞击风险降到最低 。
推荐阅读
- 回到地球后,王亚平发了第一篇心得!
- 神秘的“虫洞”原来是这样的!黑洞和白洞之间的桥梁,到底有多神秘?
- 谷歌地球几个有趣的功能,不仅能了解地理,还能看历史变化
- 从三方面分析,找不到外星人的原因
- 探索外太空,解密世界顶级发射场
- 对于马斯克的星链,我们有了应对方案
- 登月后的宇航员,为何不敢回望地球?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 一部好的科幻片,不但能带来视觉享受,更能给人予启示
- 你知道哪些太空殖民地?壮观的“奥尼尔圆筒”和“斯坦福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