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开建!那些有所图的外国卫星还敢乱来吗?( 二 )
虽然那些直径在1公里以上的小行星 , 以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 , 还无法完全消除它的影响 , 好在它们出现的时间还比较漫长 , 可以留给我们比较充裕的时间来完善应对措施 。 而现在的当务之急 , 则是需要应对那些质量更小的 , 发生频率较高的小行星撞击事件 。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 小行星防御系统建设应运而生 。
世界各国在小行星防御上所做的努力世界上的一些航天大国 , 早在10多年前 , 其实就已经在酝酿实施“小行星防御”计划的雏形了 , 那时的重点是放在对近地小行星的观测上 。 从目前的观测结果看 , 那些直径达到140米、与地球公转轨道交会距离小于0.05个天文单位(750万公里)的小行星 , 被视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 。 参与对近地小行星系统观测的 , 主要是美国和欧空局 , 目前监测到的有威胁的小行星数量 , 大约为1700颗左右 。
而在近地小行星的观测技术中 , 主要发展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 一种是在地面上的观测 , 被称为“地基观测系统” , 主要运用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 , 具有灵活性强、成本较低、风险较低等优点 , 但是观测活动受天气的影响较大 , 不能实现全天候观测 。 比如 , 美国的布朗Jr计划、欧空局的太空态势感知计划就是这种方式 。
另外一种是在太空中的观测 , 被称为“天基观测系统” , 主要运用释放轨道航天器的方式 , 上面搭载着专门的天文望远镜 , 具有观测时间长、观测距离远、精度较高等优点 , 但是对技术层面的要求很高 , 运行和维护的成本也非常高 。 比如 , 美国的NEOWISE计划 , 就属于天基探测 , 只不过望远镜的口径才0.5米 。
当然 , 对近地小行星及其运行轨道的监测 , 只是小行星防御系统最基础的部分 , 除此之外 , 还要包括轨道精密分析和推演、采取相应措施使其改变运行轨道、评估措施对地球大气层和地球的影响等等 , 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改变小行星运行轨道 , 因为一旦有大质量小行星袭来 , 如何消除它对地球的危险 , 是“防御”能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指标 。
关于这个方面的技术 , 现在世界各国还都在研究和论证阶段 , 提出的方案主要集中在利用核弹爆炸、激光冲击、航天器动能组合冲击等 , 其中我国部分科学家提出的激光冲击、航天器动能组合冲击方案 , 被世界各国确定为最为安全的两种方式 。 去年11月 , 美国实施了DART计划 , 预计今年10月份发射的探测器能够到达目的地 , 这个计划采用的就是动能冲击的方式 , 来验证主动撞击小行星后使其运行轨迹发生改变的可行性 。
今天 , 我国宣布实施的“小行星防御系统”建设计划 , 是以观测、预测、主动撞击小行星为内容的“一揽子”工程 , 远期势必会构建成为一个空、天、地一体 , 集系统观测、安全防御和应急处置功能于一身综合性平台 。
届时 , 我们不但拥有独立自主观测和“打击”威胁性小行星的能力 , 同时也能够为运行在近地轨道上的我国航天器提供安全保障 , 像去年7月和10月美国星链卫星两次接近我国天宫空间站的事 , 我们以后肯定将有能力阻止这种事件的发生 。 那些有所企图的国家 , 在做出计划前 , 必然也得先寻思寻思了 。
推荐阅读
- 过不下去!国际空间站或要分家,若分,能直接对接我国空间站吗?
- 我国13位航天员登上太空,为何只有杨利伟,翟志刚被称为航天英雄
- 我国将建小行星防御系统,可控制太空资源,美国已捷足先登,太空将是G2天下
- 空间站进入无人值守期,若被搞破坏咋办?其实我国早就安排了保镖
- 拯救地球靠中国了!小行星防御系统启动,可拦截100米直径小行星
- 小行星防御系统有多重要?为何我国要建造,用美国的不行吗?
- 美欧难言:中国组建的小行星防御系统是什么?对近地又有何影响?
- 国际空间站一直有人,我国空间站换班为何无人值守,不怕小偷吗?
- 主动亮剑!中国公布“小行星防御系统”项目,扛起守卫人类的大旗
- 我国多位著名院士发声:支持细胞疗法、精准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