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珀西·斯诺(Charles Percy Snow , 1905-1980) , 他于1959年在演讲中提出“斯诺命题”并以《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为题正式出版 。
技术的“福音论”和“噩耗论”之外还有“警醒论”
《奇点临近:当计算机只能超越人类》一书的作者、未来学家库兹威尔预言 , 在2045年计算机的智能就将越过“奇点”超越人的智能 。 此前人类智能在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以及从工业技术到高科技技术的发展速度 , 也是一种不断提速的加速度 , 但还不是一种指数的速度 , 人工智能的发展却可能以一种不断相乘的指数的加速度发展 。 “技术的一往无前是福音还是噩耗?” , 何怀宏的发问促使听众思考 。
福音论者则主张 , 技术的发展将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便利 , 即便在人工智能超越人的智能之后 , 人也有办法取得控制权 。 ”就像《未来简史》的作者赫拉利所说 , 人类将致力于长生不老和更加持久和强烈的快乐体验 , 机器还能听我们的话 , 做我们的忠实仆人 。 “噩耗论者则认为人工智能跨越‘奇点’将可能毁灭人类 , 使人类这一物种消失 。 即便人类还存在 , 也将被贬为次要的物种 , 都将变得无用 。 ”正如曾获得世界科幻作品大奖“雨果奖”的赛博朋克作家弗诺·文奇悲观地认为 , 在“智能爆炸”后 , 人类很有可能沦为机器的工具 。
▲当代未来学家对科技的作用看法不一 , 由左至右: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 , 1948-) , 奇点大学创始人、谷歌技术总监;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 , 1976-) ,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弗诺·文奇(Vernor Steffen Vinge , 1944-) , 数学家、赛博朋克作家 。
面对两种截然的观点 , 何怀宏认为 , “科技的飞速奔驰或许既不能单纯说是福音 , 也并非是噩耗 , 两种前景可能既使我们欣慰 , 又使我们警醒” , 他主张 , 科技可能令人惊喜 , 但也会带来无法预知的后果 。 在完全欢欣鼓舞和悲观绝望的态度之外 , “还可以有一种保持警惕的态度 。 ”海德尔格就曾以这样一种态度警示后人 , 他认为技术的本质是危险的 , 技术像一个“座架”(Gestell)把人全盘固定住 , 只有当人们时刻“醒着”警惕技术的危险 , 通过人生艺术化和诗意化来抵制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个性泯灭 , 才有可能摆脱技术的宰制 , 走向诗意地栖居 。
预防伦理:借助科幻对人性的观察 , 洞见技术的隐忧
“(技术发展的)后果不可预测 , 但还是可以有所预防 , 这就需要某种前瞻” , 何怀宏倡导以想象力探究技术发展的可能威胁 , 从而构建预防性的伦理机制 。 在他看来 , 优秀的科幻作品展现了技术前景的种种可能 , 并且 , 科幻作品往往是从负面的乌托邦来描写一种可能的结果和隐患 , 我们需要这样的想象力 , 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科技的隐忧 。 何怀宏佩服科幻作家的想象力 , 他认为科学家和人文学家都应当借助科幻作品来洞见技术前景的潜在危险 。 例如 , 在科幻作品《魔鬼积木》中 , 科学家以物种平等的高尚动机进行人与动物组合的基因改造实验 , 却创造了“群魔乱舞”的非人世界 。 “科幻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揭示技术一往无前的动机及其可能的后果 , 有时高尚的动机也会带来危险的后果 , 而科幻作品可以帮助我们预先判断 。 ”
回应科幻作品中提出的“未来困境” , 有助于人类社会构建“预防伦理” , 从而应对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 以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三体》为例证 , 该作品所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就是对于知识爆炸型社会伦理前景的负面想象 。 刘慈欣描绘星际社会是一个没有道德律令的社会 , 因此 , 星际关系中任何他者都不能信任 , 这将导致任何人对于他人都要提前攻击以保全自身 。 何怀宏试图回应这一想象中的伦理困境 , 他认为星际社会的“零道德”假设并不会发生 , “诚然 , 道德原则有一种递减率 , 群体的范围越大 , 道德原则要求越低 。 但是 , 在星际关系中 , 同样会遇到群体道德要求的问题 , 尽管道德原则要求会低 , 但不可能没有 。 ”
▲刘慈欣代表作:《魔鬼积木》(左) , 201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三体》三部曲(右) , 2008年-2010年重庆出版社出版 。
高科技时代人被技术所宰制从而失去精神力量 , 这个担忧日渐在成为中国人文学者的普遍担忧 。 面对“失去人文精神最终人将无家可归”这样的海德格尔式忧虑 , 何怀宏并没有停留在担忧层面 , 他热诚地呼吁 , 未来已来 , 惟有科学家和人文学家携手共进 , 才能探索出人在控物的能力和控制精神道德的能力之间达到平衡的路径 。 “有必要提出一种‘预防伦理’ , 而要让这种‘预防伦理’落实 , 仅仅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是不够的 , 还必须表现在一系列的预防性法律和实施之中” , 何怀宏指向落实的第一层面 。 (完)(文章来源:文汇网)
推荐阅读
- 阿尔泰山出现棕熊,跟踪母狼找到狼窝,刨开2米深的洞吃掉5只幼狼
- 把猩猩当人养,它能否学会说话?这样的实验科学家做了几十年
- 阿姨跳广场舞遇热心人,聊了几天发现不对,远离后庆幸,差点挨打
- 这是要打造“月球北斗”?我国欲建环月通信导航系统,建了怎么用
- 5个真实存在世界上的“怪兽”,幸好它们只活在海里!
- 1996年,两滴液体不小心滴在她的手套上,3周后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 地球带着人类在宇宙中飞奔,一天5200万公里,目的地在哪里?
- 美国卫星在中国沙漠发现神秘黑点,科学家坐不住了,到底是咋回事
- 美科学家再次确认:木卫二上有水,大概率存在生命,何时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