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清明上坟四不做,诸事顺利有福气”,啥意思?在理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做为民间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是特别受人重视的一个节日,这天上坟扫墓是很多人家都要做的事情 。

文章插图
农村俗语“清明上坟四不做,诸事顺利有福气”,啥意思?在理吗?
一,“清明上坟四不做,诸事顺利有福气”的意思
1.上坟时不得大声喧哗:上坟是一件庄严肃穆的事,这表达的是对逝去先人的尊敬和纪念,因此最忌讳的就是在坟地上嬉笑打斗和大声喧哗,这在老人的眼里是对先人的最大不敬 。
2.上坟时不得穿红戴绿:上坟祭祖毕竟是一件哀思的事,这时候穿红带绿是显得对先人不敬,也会被家族里的老人所厌烦 。不过很多地方讲究上坟的时候兜里揣块红布条,这在老人眼里有“辟邪”的作用,毕竟坟地属于阴气比较重的地方 。
3.没成年的孩子不要去坟地:未成年的孩子是不要带到坟地去的,因为小孩的玩性大,加上坟地的阴气比较重,因此这里不适合带未成年的孩子来,还有怀孕的妇女也不要去坟地 。
4.上坟后不要立即回家:上坟以后不要立即回家,要去人多的地方逛逛,这样可以把在坟地里带来的阴气和晦气消散一些 。还有就是上坟后回家要照照镜子,这在很多农村老人眼里管这叫“照魂” 。
二,清明上坟的注意事项
文明祭祀:在禁烟禁火的山林不要烧纸,一束鲜花也足以寄托哀思,清明时节正是春季干燥的季节,随意烧纸很容易引发山林火灾,这个是一定要谨记的 。
忌吃荤腥后去上坟:清明在古时候也叫“寒食节”,很多地方这天还保留着不点火做饭的习俗,传说是为了纪念被火烧死的介子推 。好有就是这天去上坟前不要吃荤腥的食物,因为清明讲究的就是“素净”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忌午后去坟地:清明上坟都是中午十二点以前完成,午后是没有人去坟地上坟的,这个也是大家都要遵守的一个规矩,因为午后阳气正盛去上坟是对先人的不敬 。
清明上坟扫墓是一件庄严肃穆的事,因此除了清理去坟墓上的杂草、填土和擦拭墓碑以外,一些老讲究和传统还是要遵守的,也是非常在理的,这样才能诸事顺利有福气 。其他网友观点
清明上坟四不做指的是上坟忌讳,不过可能因地域不同,忌讳也有不同 。但能以恭敬之态缅怀先祖之人,定是怀有一颗感恩之心,诸事顺利有福气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何为清明?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
清明是一年中祭祀先祖,寄托哀思最重大的节日 。我们也即将迎来春节后的第一个小长假 。
中国自唐朝开始,就有清明放假一说 。据说唐朝时候,常有官吏在清明回乡扫墓,因为路途遥远常有耽误朝中事务 。唐玄宗为此颁布政令,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以让官吏回乡上坟祭祀先祖 。
这里说一说我老家清明上坟习俗及忌讳 。

文章插图
挂青
老话说“有儿坟上飘白纸,无儿坟上草树青” 。清明祭祀最重要的一项仪式就是挂青,这种“青”是印有花纹的白幡 。
我儿时的记忆中,每到清明之前,父亲就从集市上买回一叠叠白纸 。白纸几张叠成长条形,用一种铁制工具在白纸上打出弧形花纹 。
【农村俗语“清明上坟四不做,诸事顺利有福气”,啥意思?在理吗?】这种工具像一根宽边的簪子,底部呈弧形,钝刀口 。将刀口放置在叠好的白纸上,用锤子敲击簪子顶部,清脆一声响后,一个弧形的印子就形成了,据说这个弧形的印字代表的是古铜钱的形状 。
印好花纹后,把叠好的白纸分开,用一根绳子把它系在一根木棍的顶部,就像一面面白色的旗幡一样 。清明上坟之时,把这白幡插在坟头上就叫挂青,代表墓主有后代祭祀怀念 。
一个坟头上“挂青”越多,说明墓主家族人丁越旺 。而如若清明后,坟头上没有挂青,人们会觉得墓主后人不孝,早已忘了自己的先祖 。如若是座孤坟,已经绝后了,那路过的人也可以挂上一片,代表着还是有人念着他/她 。

文章插图
除草、修整坟墓
农村的坟墓大都散落在山林里,杂草丛生 。因此,趁着清明之际,人们要用镰刀割去坟头及周边及人高的杂枝蒿草 。如果坟头哪里出现孔洞,也要用铁锹锄头修整一番,添上新土,让坟头看起来干净整齐 。
上坟忌讳一忌下午上坟:我们老家上坟都选在上午 。传说上午阳气上升;下午则阴气转旺 。人鬼殊途,还是不要冲撞了为好 。
二忌上坟吵闹:祭祀怀念是一件庄严肃穆的事情,切不可打闹,一则对先人不敬,二则扰了先人清净 。
也许我们无力阻挡时间的流逝,我们也必将与家人与爱人生死相隔 。但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人类的记忆,便是对灵魂的延续 。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农村不只是上坟,很多具有仪式性的事都有讲究的 。在漫长的华夏农耕时代进程中,我们的祖先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包括今天看上去的封建迷信 。
清明四不做,一来是为了表示对先人的尊敬,在先人挤前祭念,你拼命哼歌肯定是不合适的,二来也是图吉利,比如不带小孩上坟,说是阴气重有影响,但从另一角度,小孩又是阳气最重的,鬼都躲着走 。至于别的也一样 。
这些文化的存在,在一定历史阶段有其正面意义,这一点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而清明上坟的禁忌,也是属于此类,说到底,人类在科学文化没有高度发达的环境里,求诉于仪式、俗规都是为了图个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
在今天看来,这些事都体现了先人对自己及家人的美好祝福,也是民俗文化的产物 。至于在不在理,答案是否定的,就像许多仪式一样,你照做不照做,结果真的没什么区别 。违背了清明四不做的人大有人在,也没有什么不顺 。
所以,你怎么看,全在你怎么想 。你信,就按这个做,你不信,就不用担心那么多 。当然 。上坟肯定要心存敬畏与感激,这是为人的基本人伦准则 。
至于为什么至今农村还存在很多这些,只能说,农村保留了最多华夏文明延续的影子,一方面我们要破除迷信,另一方面也要循序渐进,毕竟,作为炎黄子孙,谁祖上不是农民呢?哪怕说是落后,那也是爹娘或爹娘的爹娘出生与成长的地方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有的农村人,宁愿去不报销的私人诊所看病,也不想到有报销的医院看病?
- 标定和滴定的区别
- 如何看待农村“偷狗人士”?
- 台式电脑如何截图
- 心什么鸡什么成语
- 女主重生在古代的农村的小说
- 有人说:“人到中年,有些份子钱,能不给就别给,别做冤大头”,你怎么看?
- 农村吃席乱象,大鱼大肉一上桌大妈就抢着打包,为何没人管?
- 四边形有4条直的边这句话对吗
- 周瑜故死时长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