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卫星锅”被禁用?到底能看见什么?我们小看卫星锅了( 二 )



卫星锅负责接收信号
可为啥这样一个装置就这么被禁用了呢?真的像传言中那样 , 卫星锅啥都能看吗?
啥都能看 , 但也不能完全都看卫星接收器并没有进行过加密处理 , 因此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广播信号接收 。 对于广播节目信号而言 , 这个频段的转换信号基本不会有什么变化 , 因此国内的节目理论上都可以被观看到 。
这个问题就在于 , 没有进行过合理筛选的节目会出现在人们面前 , 这就导致一个节目分级的问题出现了 。 卫星电视最早在欧美地区开始使用 , 从最初的军用卫星技术下放至民用 。

卫星真是站得高看得远
从上世纪70年代 , 卫星电视产业就开始在美国走向商业化 , 不少欧美的老牌电视广播公司也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 。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 电视节目变得越来越丰富的同时 , 不少有关成人的内容也开始多了起来 。

电视是我们不能或缺的一部分
1996年美国国会和电视业界以及联邦通讯委员会提案 , 建议实施无线和有线电视网络的分级制度 。 这一制度接着就在1997年实行 , 除了法案规定外 , 美国此后销售的电视机还配有V-chip技术进行封锁加密 。 也就是说 , 成人和未成年之间有着明确的观看界限 。
但这对于我国而言并不存在 , 同时又因为卫星锅的无加密特点使得未成年人极有可能接触到不适合他们观看的节目 。
另一方面 , 这种未加密的信息的传播还会导致境外势力的渗透 , 不法分子极有可能利用这些信息漏洞对我国公民进行不良信息传输 。

电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把“双刃剑”
这样的后果很明显是灾难性的 , 因此从信息安全这方面来讲 , 卫星锅被封禁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 而这一时期 , 不少广播电视台都开始进行适当的调整信号传输和收费体系 。
这只是信息安全的问题 , 另一个影响则是来自于卫星锅的使用不当 。 卫星锅如果想要信号接收良好 , 那么它所放置的地方最好越高越好 。
而这就给高空坠物埋下了一个潜在的风险 , 很多家庭安装的卫星锅并没有进行合理的固定 , 这也就使得卫星锅在暴风雨天气下很容易被风吹倒在地 , 甚至跌至楼下 。

种种原因导致卫星锅被淘汰
如果碰上雷暴天气 , 这玩意简直就是个引雷器 , 卫星锅会提升居民楼或者住户被雷击的可能性 。
如果发生雷击很容易造成经济损失 , 甚至是引发火灾 。 综合以上几点 , 卫星锅最终被封禁 。
这一点其实也间接催生出后来的数字服务 , 毕竟看电视这项基本的娱乐活动还是得有的 , 一刀切还是过于苛刻 。

顶楼安装卫星锅更容易被雷击中
被时代淘汰卫星锅被封禁的最初几年最流行的则是由广电总局推出的数字机顶盒 , 这种机顶盒一方面能够避免卫星锅带来的观看问题 , 同时也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
不过这种数字机顶盒很快也随着时代的改变被淘汰 , 但它的命运却不像卫星锅这么尴尬 。

数字机顶盒接替了卫星锅的位置
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 , 网络带来的全新数字化能让人们随时随地观看到自己想看的节目(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 这从根本上解决了看电视这个行为本身的一个自由选择的问题 。
如果卫星锅能够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电视体验 , 但传统机顶盒为了信息安全服务考虑限制了这种消遣 , 那么网络机顶盒的出现则是直接终结了这个话题 。

网络机顶盒带又丰富了生活
这一次 , 卫星锅彻底败下阵来 , 人们也不再违法选择使用卫星锅这种过时的东西了 。 尽管在部分偏远的山区 , 卫星锅仍在使用 , 但是这些卫星锅是被当地政府所允许的 , 而且需要接受监管 。
另一方面 , 随着时代的变化 , 看电视这个说法也变得越来越广义 , 人们如今不再需要守在电视机前才能观看电视节目 。
手机、平板、电脑都能够成为观看的媒介平台 , 选择多样化再一次与历史拉开了差距 。

有了手机随时随地看电视
随之而来的便是流媒体时代 , 流媒体的出现可以让互联网上的媒体资料进行即时传输 , 不需要用户进行完整的文件下载 。 这一改变使得人们接触媒体更加方便 , 今天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这样的服务 。

科技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未来更广
对于广播平台来讲 , 这种选择将在未来完全改变媒体的传输方式 , 传统影音传播将会和卫星电视一样 , 彻底成为过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