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率不受距离影响的卫星,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分辨率不受距离影响的卫星,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文章图片


分辨率不受距离影响的卫星,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近一段时间由于俄乌战争的影响 ,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 , 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 很多人都在关注“星链”的能力和影响 。 连带着在太空中运行的各类卫星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
经常关注GIS技术的同学对于谷歌地图、百度地图都有很深的了解 。 大家都对于高分辨率的卫星图片兴趣很高 。 谷歌地图上提供的亚米级高清卫星图片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
同样 , 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分”系列卫星 , 以及以长光卫星出品的“吉林一号”为代表的民营系列卫星 , 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 很多遥感技术爱好者们会收集各类卫星图片 , 作为收藏 。

但是可见光卫星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 , 就是随着距离的增长 , 分辨率会降低 。 而且无法穿透云雾 , 夜晚也无法进行对地观测 。 因此无法随时获取所需要的地面情报 。

但是事实上有一种雷达 , 它具有分辨率好、与目标距离无关、覆盖面积大、测绘速度快的优点 , 它就是合成孔径雷达(SAR , 英语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
合成孔径雷达又分聚焦和非聚焦两种 。 前者方位分辨率好、与目标距离无关、覆盖面积大、测绘速度快 , 但设备复杂 。 后者方位分辨率与波长和距离的平方根成正比 , 其所形成的天线长度有一个最大的可能值 。
光学雷达是通过接收反射的可见光来成像的 , 而合成孔径雷达会主动发送电磁波 , 并通过雷达天线收集发射的电磁波 , 然后进行数字化 , 存储反射回波 , 供以后处理 。 随着发送和接收发生在不同的时间 , 它们映射到不同的位置 。 接收信号的良好有序地组合构建了比物理天线长度长得多的虚拟光圈 。 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合成孔径”的原因 。 为了产生SAR图像 , 发送连续的无线电脉冲以“照亮”目标场景 , 并且接收并记录每个脉冲的回波 。 脉冲被发送 , 并且使用单个波束形成天线接收回波 , 波长为几米至几毫米 。 合成孔径雷达可以安装在飞机或航天器上 , 相对于目标的天线位置随时间而变化 。 连续记录的雷达回波的信号处理允许从这些多个天线位置组合记录 。 该过程形成合成天线孔径并且允许创建比给定物理天线可能的更高分辨率图像 。

【分辨率不受距离影响的卫星,你知道它是什么吗?】1978年 , 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SAR卫星Seasat-1 。 而中国也在进入21世纪之后陆续发射了一系列SAR卫星 , 为我国的各项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