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长寿的动物另外 , 科学家还发现 , 洞螈是一种十分长寿的动物 。 科学家经过研究和计算 , 得出在自然环境下的洞螈可以生存102年 , 而它们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大约69岁 。
法国里昂第一大学生物学家雅恩·沃伊特伦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十多年前 , 对一个发现的洞螈群进行研究 。
结果发现这些洞螈经过几十年的时间仍然保持着“年轻”的状态 , 根本没有任何衰老的迹象 , 原本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它们的新陈代谢和抗氧化能力都比其他两栖动物强 。 但是对比后发现 , 它们在这方面的能力和能够存活40年的欧洲蟾蜍和其他较长寿的两栖动物相比 , 并没有什么区别 。
但这两种机制其实是提高寿命的关键 , 当一种生物的新陈代谢速率很低时 , 就会形成更少会损坏DNA的自由基 。 因为自由基属于细胞中由线粒体产生腺苷三磷酸盐(ATP)能量分子的多余副产物 。 一旦自由基攻击DNA分子 , 就会产生更多的氧化反应 , 所以要保持长寿就需要拥有更少得自由基 。
如果洞螈能如此长寿 , 就需要在拥有更少自由基的同时 , 产生更多腺苷三磷酸盐 。 研究只发现洞螈由特殊的线粒体功能 , 但其中的内在机制仍然没有得出结论 。
并且科学家还认为 , 它们能够长寿可能还受到了稳定的生活环境 , 以及没有捕食者的因素 。 如果能够研究出其长寿的奥秘 , 或许还能够为人类保持长寿和年轻的状态 , 提供一些可靠的方式 。
12年才交配一次要说洞螈有多“懒”呢 , 除了不吃不喝也不动以外 , 它们连繁殖后代都懒得花时间 , 或许对它们来说 , 这是一种十分耗费体力的“工程”吧 。
科学家在观察中发现 , 洞螈交配的频率 , 12年左右才有一次 , 而雌性洞螈每隔7年才会产一次卵 。
- 洞螈如何繁殖
如果雌性成功被它吸引 , 就会和雄性完成交配 。 之后来到水底的石缝中将卵产出一次可以产卵40-70枚 。 不过这些卵的存活率并不高 , 在2016年 , 科学家第一次在斯诺文尼亚的波斯托伊纳溶洞中发现了60枚洞螈卵 。 这些卵需要经过长达140天左右的孵化 , 最后存活下来的卵只剩下24颗 。
而一只洞螈从出生到成熟 , 还需要经过14年时间 , 在这期间难保它们不会因为太过幼小 , 无法抵御住饥饿而死亡 , 所以洞螈不仅繁殖能力低 , 幼崽的存活率也不高 , 所以它们的数量也就很少 。 不过好在它们的寿命够长 , 或许现在出生的洞螈还能一直生存在下个世纪 。
长相酷似龙洞螈还有一点十分特别 , 就是它们的长相酷似龙 。 最早发现洞螈的探险家还一直将其当作龙的幼崽 。 早年我国也曾在昆仑山发现了洞螈的踪迹 , 当时甚至有人将洞螈的照片PS成龙的幼年状态一时间人们都辨别不出真假 。
现在在欧洲斯洛文尼亚境内的波斯托伊纳岩洞 , 是洞螈的栖息地之一 , 已经被当地政府开发成了一处人气火爆的生态旅游景点 , 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神奇的喀斯特地貌 , 而且还能去探访如真龙般的洞螈 。 在洞螈展示馆中 , 不仅可以亲眼看到洞螈的生活状态 , 还能看到它们生存的洞穴生态系统 。
推荐阅读
- 欧美人有206块骨头,中国人却只有204块,欧美人多个啥?
- 超精密原子钟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关于时间的预测
- 鸡是远古时期霸王龙的后代?
- 表面上丰富多彩,实际上非常单一
- 美国科学家:中国发展壮大是有原因的,他们这项技术或将改变世界
- 人类是不是和所有动物都有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到底有多可怕?
- 154只野生白尾鹿身上检测到变异的新冠病毒,恐再感染人类?
- 地球最初的时候并没有人,那第一个人是如何出现的?
- 陈根:两个循环的耦合,驱动了蓝藻的生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