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们一直以来要面临的第一重风险 。
而这个风险 , 在如今的语境下似乎进一步加码 。
一切一如她姐开头所说——
即便如水原希子这般 , 明确地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和伤害 , 且鼓起勇气袒露出心境 , 得到的也并不全是声援 。
其中还夹杂着太多攻击、质疑 。
浸淫在这种「从来如此」的环境中太久 , 已经在逐渐模糊我们对「恶」的感知度 。
而这无疑 , 又在进一步提高遭遇不公正对待的受害者发声的门槛和成本 。
这是 , 当下的语境下 , 发声者要面临的第二重风险 。
当门槛一点点抬高 , 风险层层加码 , 受害者无疑会被困在一个需要一轮轮自证清白的死循环里 。
而发声的成本愈来愈高 , 显然不会是某一个受害者的困境 。
不夸张地讲 。
这样的代价 , 将来会平摊到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
我想 ,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
要打破这个局面 , 我们需要全新的解题思路 。
不是一步步提高发声的门槛 。
而是要创造一个所有人都能不必顾及地说出自己遭遇的环境 。
发声才能形成声浪 。
浪潮奔涌 , 才有改变的可能 。
这两年的一些事情的进展 , 则进一步验证了这点 。
有人对「996制度」说「不」后——
迫于舆论压力 , 越来越多大厂取消996、大小周 , 甚至主动建议“依法限制加班时间” 。
有人对“性骚扰”说「不」后——
看似牢不可破的权力层级 , 也有被撬动的可能性 。
比如 , 针对高校圈最关心的性侵害问题 。
许多学校对于性侵丑闻的迅速反应和强硬处理 , 无疑开了个好头 。
也有人提出针对职场“性骚扰”的解决方案 。
今年两会期间 , 人大代表李亚兰首次提出:建议对性骚扰立法 。
再比如 , 娱乐圈里性骚扰、猥亵、权色交易等问题 。
前有被钮承泽侵犯的女员工 , 在大家的支持中勇敢站出来举报 。
后有都美竹勇敢站出来揭发吴亦凡“选妃” , 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的支持 。 (别急 , 吴亦凡的宣判正在路上)
当然 , 提出的问题、被解决的问题 , 可能不及真实发生问题的“万一” 。
但从她们身上 , 她姐看到了希望 。
发声的希望 , 解决问题的希望 , 保护自己的希望 。
更重要的是——
在这些事件中 , 不只是受害者在作斗争 。
每一次勇敢站出来的人 , 身前身后都站着很多支持者 。
这些支持者 , 形成了浪潮 , 也改变了浪潮 。
这正是水原希子在此次发声过程中缺少的 , 也是她选择站出来的原因 。
她就是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 , 告诉大家:
“就算被觉得嚣张也没有关系 , 遇到不合理的要求但也要坚守自己的底线 。
我相信这样才能打造出不必顾及、能说出心声的环境 。 ”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 , 改变需要更多的个体加入 。
无数个人的力量叠加起来 , 才能形成海啸 , 排山倒海 。
既然时代的巨浪奔涌 , 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 那不妨站出来成为浪潮本身 。
或者退一步 。
【请这个“强暴犯”,滚出娱乐圈】最起码 , 我们不要做那个沉默的帮凶 。
推荐阅读
- 经典案例:2012年北京一起女老板潜规则男下属引发的血案
- 江西杀师案纪实:女大学生遭潜规则性侵,男友3刀刺死男老师
- 2020年安徽一起职场潜规则婚外情引发的悲剧
- 2017年北京一起女总裁潜规则男下属引发的伦理悲剧
- 2016年广东一起美女老板潜规则男员工诱发的血案
- 2006年郑州女护士遭上司潜规则,结果酿成3人悲剧,结局令人痛心
- 同居28年无子,丈夫偷人15年生3子,被骗600多万的夏光莉人财两空
- 这都翻车多少次了,怎么还不长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