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0年代:塔里木湖沿岸生活的人口大量增加;
2073年:塔里木湖已经初具规模;最大水深超过100米 , 塔里木湖南岸生成了面积巨大的湿地;
2078年:东水西引工程基本完成
2080年代:塔里木湖成立了国家湿地公园;
2082年:木星第一台采气井完工投产;
2084年:第一船500吨氦三运回地球;
2084年:大堤内海岸线逐渐恢复到海平面上升前的水平;
2085年:一艘欧洲联盟的货船在小行星带遭劫 , 全部船员被杀害
2086年:成立木星轨道生产建设兵团
2098年:“红旗”管理系统已经贯穿着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 处理全中国实时动态的经济和行政信息 , 并进行可视化处理 , 效率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
如此波澜壮阔的地球大建设场面 , 估计也只有号称基建狂魔的中国人才能想象出来 , 特别是东海大堤这一段 , 直接把种花家给笑喷了 , 居然还能怎么玩 , 直接就是二十一世纪的太平洋长城!
请注意从穿越台湾海峡到东海连到日本以及俄罗斯的那条白线另外还有联合国主导的近地轨道环形空间站烂尾的设定 , 这点比较绝 , 在西方主导下 , 尽管迫于淫威而在一起 , 但往往就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 大家都有小九九 , 最终就是啥都干不成 。
《中国2098》:情节设定有逻辑可言吗?未来是否有可能实现?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感慨于作者无比宏大的场景设定 , 在全球变暖后海平面上升66米的背景下 , 中国在核聚变技术突破的条件下 , 以一己之力建设了东海大堤 , 并且将堤内海水淡化送往大西北 , 多余海水排出恢复海平面上生前水平!
在太空 , 在联合国主导的空间站烂尾的情况下 , 中国独立建设的近地轨道超级规模空间站建设完毕 , 并且在木星轨道上建立了空间站提取氦三 , 而最后木星空间站的规模也达到了聚居地的规模 。
此后作者以第一视角
另外还有超级工程东海大堤 , 在太空观看 , 从福建一直延伸到库页岛有一条“细线” , 这就是拦截海平面上升的超级“太平洋堤坝” , 还有各个排水站以及船闸的建筑规模 。
东水西送后的塔里木盆地变成了塔里木湖 , 浅水地带还变成了湿地公园;
而人类的粮食来源则源自合成淀粉 , 沿着淡化的海水向西输送的两侧建立了巨型工厂生产淀粉 。
史无前例的规模 , 估计这应该是除了《流浪地球》以外最庞大的设定了 , 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 , 下文简单做个分析:
所有的工程起点是一个核聚变突破 , 那么问题来了 , 核聚变是否可能在2040年左右突破?答案还这是有可能的 , 因为目前的ITER核聚变实验堆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地步 , 这个一旦实现商业化 , 氘氚核聚变中氚的来源是个难点 , 但氚可以用聚变的中子轰击氘化锂生产 , 自持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 如果未来实现氦三聚变 , 那么从月球上采掘氦三运往地球 , 还真有可能 。
只是有个问题 , 核聚变突破并不代表火箭发动机突破 , 因此未来要建立超级规模的空间站 , 仅凭火箭运输真的非常
另一种则是相对比较容易的空天飞机 , 即能直接从地面水平起飞 , 在60千米以内使用大气层中的氧气作为燃料的氧化剂 , 之后再启用火箭发动机 , 大大节省氧化剂的重量 , 也能重复使用 , 才能及建立千吨级甚至万吨级的空间站 , 否则要像国际空间站那样 , 1500亿美元的投入 , 只换来420吨的空间站 , 比黄金还要贵 , 谁烧得起?
“太平洋大堤”:如此超级工程有可能吗?
文中设定是2056年开始 , 两极冰盖开始崩溃 , 全球海平面在数年内上升66米 , 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 因为科学家也曾论证过 , 冰盖融化后海平面上升的程度 , 当然这个可能不是均匀的 , 两极比较小 , 而赤道会更多一些 。
海平面上升未来也是极有可能的 , 那么“太平洋大堤”有可能建造吗?答案是只要有建材 , 这当然也是有可能的 , 沿着
推荐阅读
- 50亿年后,当太阳变成一颗红巨星时,人类存在还是毁灭?
- 金星和木星将合相,夜空中两行星几乎相撞
- 鲨鱼根本就不喜欢猎杀人类?关于鲨鱼的7个常见的错误传闻
- 你好!“天和一号”,中国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
- 五一假期,可赏金星“约会”木星
- 地球到底有多大?这样比较,地球的大小一目了然
- 神舟14号6月将发射,乘组已选定!NASA局长差评:中国航天不透明
- 一颗太阳系外的天体坠入太平洋,他们想去打捞碎片,借此研究外星人
- 宇宙这么大,难道我们真的是唯一,外星人究竟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