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看看这些地名就知道,猜猜200年前的昆明有多热闹

旅行|看看这些地名就知道,猜猜200年前的昆明有多热闹

文章图片

旅行|看看这些地名就知道,猜猜200年前的昆明有多热闹

文章图片

旅行|看看这些地名就知道,猜猜200年前的昆明有多热闹

文章图片

旅行|看看这些地名就知道,猜猜200年前的昆明有多热闹

每一个城市的崛起几乎都伴随着高度发达的商业 , 而说到昆明的商业 , 除去开发商吹得天花乱坠的配套商圈 , 唯一被人称道的就只有南屏街、金马坊一片的金碧商圈了 。

然而 , 在200年前的昆明 , 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 街市有了不同的分类 , 并根据所售业态的不同进行命名 , 从而有了各种各样名字清奇的街道 。
虽时过境迁 , 但是偶入小巷 , 看见街道名称仍然不免有穿越之感 。
下面就随我一起看一看200年前的昆明都有些什么街什么巷 , 小巷巷(hang四声)卖的什么东东 。
昆明八景:云津夜市 →得胜桥云津桥上望 , 灯火万千家 。 问夜人沽酒 , 寻店客系槎 。
城遥更漏尽 , 月圆市声哗 。 破晓阑游兴 , 疏钟传太华 。

“云津夜市”是明清时期有名的昆明八景之一 , 位于现在盘龙江得胜桥边巡津街和崇善街一带 。
之所以叫“云津夜市”是因为当时的得胜桥名为云津桥 。
云津桥本身始建于公元1297年 , 云南平章政事也先不花主持修建石台木梁桥;桥建成之时 , 正逢朝廷改元大德 , 所以得名“大德桥” 。
1393年重修 , 以其为云南之要津 , 改名为“云津桥” 。
清代康熙平定吴三桂 , 清将赵良栋带领两千多人猛攻云津桥 , 桥毁坏严重 。 道光八年(1823) , 官府重修此桥 , 改名为“得胜桥” , 意为清将赵良栋在此打败吴三桂军队而得胜 。
这里是旧时昆明的水陆交通要道 , 商贾云集 , 市井繁荣 , 商业兴旺 , 自古有“一桥飞贯日之虹”的美誉 , 元人王升赞叹“千艘蚁聚于云津 , 万舶峰屯于城根;致川陆之百物 , 富昆明之众尾” 。
云津夜市也始于元代 , 并且一直持续到民国 , 历经600年依然热闹 。
夜市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 , 商铺关门后 , 小贩们开始在商铺檐下摆摊列肆 , 所卖之物 , 种类繁多 , 应有尽有 。
【旅行|看看这些地名就知道,猜猜200年前的昆明有多热闹】比如布匹、二手衣物、皮革、玉器、针线、器具以及食物 。
夜市的东西除了多 , 还特别便宜 , 基本上可以称为古代淘宝 。
看来通宵剁手也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 老昆明人早已有之 。
通关大道:盐行街 →拓东路
得胜桥出去的拓东路 , 虽然如今的名气早已比不上金马坊 , 但是在明清 , 这里却是从东边出入昆明的大道 。
拓东路在清代分别叫做云津街、盐行街、三元街、县前铺 , 元、明、清时为官、商出入昆明的必经通京大道 。
1937年 , 这四条街被统称为拓东路 。
盐行街得名来自它的商业属性 , 清代盐商集聚于此 , 贩卖井盐 , 大小盐号七八十家 , 业态统一 , 也算的上是早期的专业市场雏形 。
最有味道的:马市口→正义路;羊市口→南通街马市口的位置是现在正义路的正义坊至华山南路一带 。

明清时期 , 马市口街如其名 , 是本地马匹的交易场所 。
街上云集了几十家马店和客栈 , 生意一直很火爆 , 晚一些进城的马帮都只能在街边过夜 。
离马市口不远的羊市口是如今的南通街 , 位于三市街与崇仁街之间 , 也是如今顺城商圈的所在地 。
旧时 , 近百张案子在此聚集 , 牛羊屠户在此卖肉 , 卖猪的屠户敬而远之 , 绝不靠近 。
每到端午 , 老昆明人十有八九要聚集于此 , 来一碗热腾腾的羊肉面 。


很难想象 , 曾经牛马横行、颇有味道的几个街区 , 时隔百年之后 , 都成为了昆明最大的商业区 。
曾经牛马变成了如今的车水马龙 , 而曾经的动物气味也被炸鸡味、香水味、以及人头攒动的汗味所取代 。
三市街、珠市桥所谓三市街 , 是绸缎、布匹、纱花三种生意的集合市场 , 因为是一个三合一的市场 , 因此叫做三市街 。
珠市桥则是一个专门售卖珠宝玉器的市场 , 腾冲来的商人带着珠宝玉石随地摆摊 , 来一场珠宝大甩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