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28)——摩擦生电是什么原理?为什么电荷会发生转移?( 二 )


对于质子的数量很好理解 , 质子的数量越多 , 原子核带有的正电荷也就越大 , 对于电子的吸引力也就越强了 。 就如同在一个恒星系中 , 恒星的质量越大 , 对其行星的吸引力也就越强 。 在原子中 , 其实只不过就是把万有引力换成了电磁力而已 。

至于电子层数也不难理解 , 围绕原子核的电子运动情况 , 请参考我上面一篇“原子轨道运动论”的文章 。
反正我们可以将其简化为围绕恒星运动的行星 , 它们都有着自己的轨道 , 而且是从内到外一层一层的 。 那么恒星对距离它比较远的行星 , 吸引力自然相对比较小 。 这些行星也就更容易脱离恒星的控制 , 如同距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一样 。

当然这里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 直尺是带电的 , 但是纸片并没有经过摩擦 , 它是不带电的 。 为什么一个带电的物体可以吸起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呢?这可没法用同性相斥 , 异性相吸来解释 。
这里就需要用到静电感应现象来说明了 。
我们假设现在有一个物体A是带正电的 , 而另外一个物体B则是不带电的 。 当物体A接近物体B的时候 , 物体B中的电子就会被吸引到靠近物体A的地方 。

比如现在有一群人 , 其中一半是喜欢吃东西的 , 一半是不喜欢吃东西的 。 他们被均匀分散在这样一个人群当中 , 所以整个人群对于食物的喜爱程度是中性的 。
但是现在在这群人旁边出现了一大群喜欢吃东西的人 , 而且他们正在吃东西 。
那么在中性人群中的胖子 , 自然会向着食物的方向汇集 。

这个时候我们再看这样一个中性的人群 , 他们就是一端喜欢吃东西 , 一端不喜欢吃东西 。
类比到我们的物体B上 , 它也是一端带负电 , 一端带正电 。 所以物体B就可以被物体A吸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