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前言
四年之后 , 当初的6000万尾鱼苗迎来收获 。 他靠着这些鱼 , 年收入超过3000万 , 这位老人的事例 , 似乎告诉大家 , 有的时候成功就掌握在这种疯子手中 。
做人应该执拗一点 , 还是看开一点呢 , 其实大多数人的成功都是顶着他人不解的眼光 , 就如同2009年也就是13年前的一位老人 。 他在澜沧江里面投入6000万尾鱼苗 。 后来鱼苗集体失踪 , 当所有人都在嘲笑他时 , 他却依旧坚持 。
老人名叫何洁秋 , 广东人 , 其实他的人生也很传奇 , 在2006年之前他从事钢铁生意 , 家境富裕 。 当众人都以为何洁秋的一生 , 大概就是这般模样 , 不会有太多的变动之时 。
就在这一年国家对于钢铁行业进行调整 , 这个产业逐渐不景气 , 何洁秋意识到没有赚钱的机会 , 他想着改行 , 看看能不能找到别的办法挣钱 。 两年之后 , 何洁秋的朋友告诉他澜沧江小湾库区大力发展养鱼业 , 他心里突然就有想法去养育 , 这个项目有相关部门进行扶持 , 并且小湾库区水质好 , 适合养鱼 。
承包小湾库区的中部地区的水库进行养鱼
何洁秋立马儿带团队进行实地考察 , 澜沧江是世界第七长河流 , 在我国境内被称为澜沧江 , 境外则是湄公河 。 而小湾库区位于澜沧江的中部地区 , 江面超过500米 , 水深超过300米 。
因为周边全是高山峡谷 , 水流湍急 , 在这里养鱼的话 , 养殖周期较长 , 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 但此处地区的微生物丰富 , 水温合适 , 适合养殖鱼类 。
何洁秋认为 , 如果在这里发展养殖的话 , 将来产出的鱼质量与野生鱼相近 , 价格不会低 , 他非常心动就与水库签订合作协议 , 想要大干一场 。 2009年此时的何洁秋已经62岁 , 他的人生迎来了新的转折点 。
他在云南 , 购买6000多万尾鱼苗 , 投资1000多万 , 甚至当年 , 整个云南省的鱼苗都因为他的举动上价格上涨 。 当时家人都劝她 , 不要搞这种投资 , 这些是这些钱是他大半辈子的积蓄 , 他是非常固执的一个人 , 决定要做这件事情谁也劝不动 。
鱼苗不知所踪
将鱼苗放入小湾库区之后 , 每天没事就在周围张望 , 在鱼苗投入一年之后 , 想要了解这些鱼的长势如何 , 便请专业捕鱼队进行捕捞 , 万万没想到 , 每一网都是空的 , 根本就没有鱼 , 但他不肯相信 , 又在其他地方找来10多家大型捕捞队 , 持续捕捞四个月的时间 , 一条鱼都没有捞上来 。
甚至有队伍承受不住这个压力 , 直接跑路 。 2012年何洁秋的团队垮了 。 当初合伙的六个股东撤离四个 , 最开始的300多名员工已经仅剩200人 , 公司没有钱也没有人还欠着债 , 所有人都以为他就此一蹶不振 。
迎来转机 , 大学教师捕捞到鱼
可谁也没想到 , 没过不久 , 就有一位大学老师找来 , 直接开口让何洁秋给他六百万的资金 , 并且需要八个月的时间来研究小湾库区的水体结构以及网具 , 中途还不让何洁秋过问这些事情 , 这样过分的要求何洁秋居然也答应了 , 因为他认为这名老师看起来就胸有成竹 , 似乎真的有办法抓到鱼 。
事实也正是如此 , 这人研究澜沧江的水体结构 , 并且发现其中原因 , 因为这里的水已经超过300米 , 鱼网仅仅只能在35米处 , 而鱼都在水下160多米的地方呆着 , 这些鱼并未凭空消失 , 反而是全部藏在水底 。 这名老师创造新型捕鱼伞 , 制作一张1500米宽90米深的鱼网 , 在江面布置 , 随即将这些鱼全部赶到浅水区 , 再进行捕捞 。
【6000万尾鱼投放澜沧江后集体失踪,4年过去,6旬老人靠此成功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