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纪实:谢建光徒步拉板车旅行35年,59岁命丧黑河,行走30万公里( 二 )


陷入迷茫黑暗 , 决定一人徒步
学校 , 肯定是不会再去了 。 待在家里 , 也不是长久之计 。 于是谢建光决定 , 出去当学徒挣工钱 。 家里条件并不是很好 , 早点去挣钱还可以补贴家用 。 告别父母之后 , 他就去外面学手艺了 。

油漆工他接触过很多行业 , 油漆、电工、木工等等 。 每一项工作 , 他好像都干不了多久 。 记得刚开始跟油漆师傅学做工的时候 , 谢建光就整天三心二意的 。 过了没几天 , 师傅就告诉他不用来了 。 “年轻人 , 我虽然没什么文化 , 但也见识过不少人 。 你志不在此 , 好好儿想想自己该干什么吧 。 ”
师傅说得没错 , 自己确实志不在此 。 可是要一个十七岁的孩子说出自己这一生想做什么 , 这未免也太过离谱 。 “那就走一步算一步吧 , 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 ”

木匠后来 , 谢建光发现自己对木工活儿感兴趣了 。 他的木工师傅很看重他 , 教会了他许多技能 。 怎么选木材 , 怎么刨木料 , 怎么做榫卯 , 怎么打磨 , 怎么上漆 。 不得不承认 , 他学到了很多东西 。 在这里 , 他找到了短暂的成就感 。
然而祸事很快降临 , 谢建光因为操作不当 , 他的两只手被电锯给卷了进去 。 两只手的食指 , 连肉带骨被削了下去 。 身体上的疼痛 , 比不上心里的难受 。 因为谢建光觉得 , 自己好像成了一个残废 。

高考他在家里养伤 , 也消沉了好一段时间 。 出去打工 , 显然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他了 。 正当这时 , 父亲带回来一个消息 。 过不了多久 , 全国将会恢复高考了 。 其实谢建光心里 , 对校园一直还有留恋 。 恢复高考 , 那他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 。
尽管做了很多准备 , 谢建光还是没考上 。 又一次 , 谢建光开始怀疑自己 。 他回家之后 , 把自己关进了房间里 。 不吃不喝 , 不说不笑 。 “我是不是真的废了?做什么都做不好 , 总不能让大家满意 。 我还能干什么?我的未来还有希望吗?”

谢建光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颓废日子 , 每天都浑浑噩噩 。 迷茫和无助彻底把他压垮 , 他也没法儿向任何人求救 。 父母都很担心他 , 可父母无法完全理解他的内心所想 。 如果是现在 , 我们也许一眼就能看出谢建光患上了心理疾病 。 可那是在上个世纪 , 心理疾病四个字还被人们讳莫如深 。
23岁那年 , 是谢建光最脆弱最无助的时候 。 可23岁那年 , 谢建光也看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个转机 。 他喜欢看书 , 即便最低沉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阅读这个习惯 。 在一本书上 , 谢建光看到了一个人 。 那个人背着行囊 , 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

他是个摄影师 , 他相机里的中国实在太美了 。 那些图片 , 深深震撼着谢建光的心 。 他好像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活法 , 不为任何人期待 , 只为自己而活 。 他想 , 他一定要出去看看 。 没有钱 , 他就徒步 。 总而言之 , 不能再在这个小地方困死自己 。
谢建光开始提前做准备 , 最大的准备工程就是他给自己制作的房车 。 做房车 , 还是考虑到出门之后的住宿问题 。 住旅馆 , 经济条件不允许 。 住野外 , 目前的生存技能不允许 。 最好的办法 , 就是自己建一个容身之所 。 正好 , 谢建光学过木工 。

家里有一辆废弃的板车 , 这就是谢建光房车的前身 。 他把板车上多余的木料都拆卸下来 , 再根据自己设计的图纸将之改造成两层 。 一层用来睡觉 , 一层用来放东西 。 板车的车轮也需要改造 , 必须要更灵活更能承重才行 。 一双巧手 , 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 。 谢建光的房车 , 逐渐成形 。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 , 这辆车将陪伴他度过几十年 。
准备妥当之后 , 谢建光就带着自己的行囊出发了 。 他的兜里有150块钱 , 背上有一个大背包 。 包里装着几套衣服 , 还有谢建光自始至终的热爱 。 他放了笔记本和笔 , 还放了最近最爱的海涅的诗集 。 他想旅行 , 那他就即刻出发 。 他爱阅读 , 那他也不忘带上书本 。

一路颠沛流离 , 心灵极度舒适
从宁波出发之后 , 谢建光的第一站是温州 。 这里离老家不远 , 是谢建光给自己的一个缓冲 。 他对温州还算熟悉 , 知道哪里的东西最便宜 , 哪里的风土人情最吸引人 。 白天 , 他就拖着板车四处走走停停 。 晚上 , 他就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 , 钻进板车休息 。
在温州待了一段时间之后 , 谢建光朝着更远处进发 。 他来到了福建宁德 , 又辗转去了福州 。 这里的风土人情 , 与浙江大为不同 。 每多见识一点 , 谢建光就多一些惊叹 。 他带的笔和本子 , 起了作用 。 白天的见闻 , 自己的感想和思考 , 谢建光都忠实地记录在了本子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