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旅游场景?

|如何营造旅游场景?

01IP化场景“文旅融合”已经成为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的核心词之一 。 可以说 , “文旅融合”的最终成果之一是一系列的IP化场景的形成 。
所谓IP化场景 , 指的是旅游目的地空间、场所和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集合 形成的场域和“情境” , 具有主题性、体验性和社群性特征 。 IP化场景思维包括文创赋能、 社会化创新、多业态集成以及融入周边社区发展等 。 通过文旅IP化场景将文化进行“变形” , 最终营造与发展出满足游客对美好旅游生活的期待和需要的旅游体验 。
极致场景为文旅目的地的吸引力、消费力和品牌传播力提供了最佳载体 , 为游客的极致体验创造了故事空间 , 为文旅深度融合提供了突破口 , 因此场景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 。
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为背景 , 以唐风元素为线索 , 以夜游为特色 , 坚持“以文化为核心 , 以旅游为依托 , 以融合为手段 , 以体验为目的”的理念 , 最终还原了一个繁华似锦的长安城 , 游客能身临其境的感受盛唐气象 。
在此情此景下 , 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开放式商业步行街区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 持续吸引游客前去打卡消费 。
好的内容即流量 , 好的运营实现留量 。 谁能打通产业链 , 持续产出有新意的内容 , 谁就将赢得主动权 。 而场景就是像电影一样 , 带领游客一一体验景区的内容 。
02场景设计要素第一 , 人 。 人是空间场景内的主角 , 可实现情感连接的消费族群 。 场景设计要考虑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及现实需求 , 设置消费者美好情感互动交流链接 。
第二 , 文化 。 文化是情感背后的精神依托 。 注入文旅目的地特有文化精髓 , 打造特有文化标签 , 从而凸显项目地的文化魅力 。
第三 , 时间 。 场景本质是对消费者时间的占有 。 场景营造的目的也很明确 , 要增加游客驻留的时间 , 延长商业街区的展示时间、文旅休闲度假的接待时间 。
第四 , 空间 。 空间是产生消费的环境基础 。 空间设计要以“制造强记忆主题空间”和“创造有温度的社交空间”为目标 。 让游客能有沉浸感 , 触发记忆点 , 感受场景情绪温度 。
第五 , 业态 。 商业业态是满足具体消费功能的产品 。 引领消费前沿 , 激发商业价值 , 结合可落地的个性化业态组合 , 最终让消费者在体验中、在精神满足中 , 愉快的消费 。
03如何营造场景当消费变成一种表达的时候 , 文旅项目所传递出来的文化意义高于经济意义 , 特定场景的打造成为必选题 。 “场景力”构建的重点不仅是氛围的营造 , 更重要的是从主题设置到业态配比的运营 , 再到文化内核 。 而这些多项因素叠加之后 , 带给消费者的便是持续的、长久的吸引力 。 那么 , 怎样打造极致场景呢?
1、进入式体验场景营造
于景区或某一景点的入口等区域 , 通过主题景观构筑物、主题景观小品、主题景观雕塑、主题景观绿化等设计包装 , 引导游客以体验的方式进入景区或景点内的场景 , 令游客在一进入旅游场地就能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
在金华山双龙风景区桃源洞设计的“时空隧道”廊道连接检票口与桃源洞口 , 由“时空喇叭”进入“时空隧道”内部 , 快速流动的“LED时空转换屏”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时空转换的视觉感受 , 通过“时空隧道”通廊最终进入桃源洞内感受溶洞景观 。

2、游乐式体验场景营造
针对“小手拉大手”式的家庭亲子核心客群 , 突出“互动游乐”功能 , 通过设置趣味游乐设施、景观互动设施、景观互动小品、互动景观雕塑等 , 为旅游者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参与 , 快乐互动的场所 。
3、沉浸式体验场景营造
为实现完美的沉浸体验效果 , 要求相对较大的场地规模 , 重点围绕游客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大感官体验 , 通过合理的改造及设计实现强化场景环境和氛围的营造 。 从而吸引游客因专注在当前的目标情境下而感到愉悦和满足 , 忘记真实世界的情境 , 以此缔造游客与场景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系 。
4、地标式体验场景营造
优先择址具备优势景观条件的场地 , 设置大型观景台、观景塔、特色雕塑等景观构筑物 , 打造景区地标式景点 , 为游客提供拍照打卡地 。
文旅项目的场景设计既要大胆创新 , 又要注重细节 , 还要丰富多彩 。 极致场景将文化、业态和人连接在一起 , 实现多样化的互动交流 。 每一个店铺、每一个场馆都是风景 , 都是文化宣传使和文化体验点 , 让游客在闲逛中自然产生消费欲望 , 在欢乐中自然产生消费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