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搜丨生物特征识别


今日热搜丨生物特征识别


录入人脸信息、对准摄像头、
屏幕出现面部照片、大门开启......
近年来 ,
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基因检测等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
不断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

什么是生物特征识别利用人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或与社会安全相关的分析 。 如身份识别、身份认证、异常行为分析等 。 人体可用于验证身份密码的特征很多 , 如指纹、人脸、笔迹、声音甚至步态等 。
生物特征识别存在什么风险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使用场景愈发广泛 , 但是相关的应用还存在技术漏洞 。 从技术层面来看 , 守护生物识别信息的难点主要在存储环节 。 存储器漏洞、缺乏访问控制机制、黑客攻击 , 都可能导致数据泄露 。
据了解 , 已有多起侵犯公民生物识别信息的案件发生 。 2020年10月 , 湖北省巴东警方破获系列微信支付诈骗案 。 办案民警介绍 , 不法分子在盗取受害者微信账号后 , 找出受害人的自拍照 , 并通过照片活化技术骗过微信支付的人脸识别验证 , 进而转移受害人的账户余额 。 2019年10月 , 南京市民陈先生收到一位“朋友”发来的语音消息 , 说要借5000元钱 。 陈先生听着是朋友的声音 , 没多想就把钱转了过去 , 谁知对方收到钱后不久就把他“拉黑”了 。 专家介绍 , 现有的AI语音合成技术可以从原始录音中取样 , 模拟出相似度极高的声音 , 极具欺骗性 。
与此同时 , 相关立法和监管机制还存在一定滞后 。
规定与部署国家网信办:不得将人脸等生物特征作为唯一身份认证
国家网信办2021年11月发布了《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 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指出 , 数据处理者利用生物特征进行个人身份认证的 , 应当对必要性、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 , 不得将人脸、步态、指纹、虹膜、声纹等生物特征作为唯一的个人身份认证方式 , 以强制个人同意收集其个人生物特征信息 。

视频来源于央视新闻客户端
上海:鼓励参与生物特征识别等关键领域技术标准研制
2021年8月 , 上海市经信委联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了《关于推进上海市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 意见从统筹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加快重点领域标准研制两大方面提出若干针对性举措 , 指出 , 关键技术标准上 , 鼓励参与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人机交互等关键领域技术标准研制 , 重点推动人脸、声纹、指纹等典型模态的规范化应用标准研制 。
生物特征识别在河北河北第三代社保卡增加生物特征识别等新功能
2021年10月开始 , 河北省在全省各地启动第三代社保卡发行工作 。 第三代社保卡在延续第二代社保卡技术体系基础上 , 增加了国产密码算法、非接触式读写、个人数字证书、生物特征识别等新功能 , 与第二代社保卡相比 , 易用性、便捷性、安全性大大提升 。
京张智能高铁在生物特征识别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2019年12月30日 , 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铁——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行 。 京张智能高铁是我国智能铁路最新成果的首次集成化应用 , 进行了67项智能化专题科研 , 在列车自动驾驶、智能调度指挥、故障智能诊断、建筑信息模型、北斗卫星导航、生物特征识别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
【今日热搜丨生物特征识别】(来源:综合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