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利器”曝光!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到底有多重要?( 二 )


这个咱们其实也还行 。 在最新的世界超级计算机五百强中 , 我国的「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分别排在了第四和第七的位置 , 同时前五百榜单里 , 我国日常上榜数量超过两百 。 可以说 , 超级计算机 , 我们是真的不缺 。

拦截找到近地小行星 , 给它们整个“花名册” , 再把“刺头”挑出来 , 接下来就是好好教育了 。 怎么个教育法?一般人都会想到一个词“拦截” 。 拦截即意味着发射大威力核弹 , 直接在小行星飞向地球时将其摧毁 。 其会导致小行星碎裂成无数块 , 分散在地球轨道 , 对我们的航天器造成巨大威胁;除此之外 , 核弹在太空中威力非常小 , 届时能不能拦截住还是个问题 。
所以 , 除非真的是没有监测到 , 我们最好还是选择温柔一点的方式 , 避免通过破坏进而引发更严重的事故 。 当然了 , 真到那时候 , 拦截也是有必要的 。 所以 , 其又算是一个保底措施 。 那么 , 这个风险很大的保底措施 , 有补救措施吗?自然是有的 , 我们拥有很强的太空垃圾处理能力 , 包括13年发射的「实践7号」和2016年发射的「遨龙一号」 , 都自带技术强大的机械臂 , 可以将太空垃圾抓住 , 扔到大气层或者高轨道地区处理 。
而随着去年「实践21号」卫星升空 , 我们这一方面的能力又变强了 。 据说其可以扔出一张网将太空垃圾网住 , 再进行处理 。 效率和精准度都上升了很多 。

探测和更改轨道既然拦截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式” , 那什么比较好?航天局副局长吴专家表示我们打算对其中一个做个“家访” , 让它正视错误 , 换个道路走 。 这个过程中 , 我们首要要进行小行星进行探测 。
而探测这个事情 , 走在前面的应该是日 。 2010年6月13日 , 日「隼鸟号探测器」在经过七年时间 , 六十亿路程的漫长旅行后 , 回到地球家乡 , 并带回来小行星糸川上的物质 。 十年后 , 2014年发射的「隼鸟2号」也回归地球 , 带回来另一个小行星龙宫上的物质 , 据说其中还包含有“水合矿物质” 。
日在小行星探测上的成就让人惊叹 , 在其他大国都专注于八大行星和月球的时候 , 日却在小行星领域高歌猛进 。 现在 , 我们也打算入场 , 不让日“一家独大” 。 航天局副局长吴专家表示:
我们争取在“十四五”末期或者2025年、2026年实施一次对某一颗有威胁的小行星 , 既进行抵近观测 , 又实施就近撞击 , 就改变它轨道进行技术实验 , 这样为我们未来人类真正应对小行星地外天体对地球家园的威胁 , 真正作出我们中国新的贡献 。
撞击小行星使其改变轨道 , 听上去很简单 , 实际上难得多 。 拿日探测器做个比照 , 「隼鸟号探测器」只需要飞到小行星 , 用子弹撞击小行星导致岩石碎片飞起 , 然后进行收集 。 但是 , 改变轨道 , 你用子弹撞击?不现实吧 。 科学家想的是 , 用太空飞船或者火箭来撞击推动 。 但别忘了我们说过 , 有威胁的是公里级小行星 , 要推动它们 , 一般的航天器怕是不好使 。 所以我们又需要大型航天器 , 继而我们又需要大推力火箭......
所以 , 航天局副局长吴专家表示要更改小行星轨道 , 真不是什么简单事 , 所以我们可能还需要再努力一下 。

不亏说了这么多 , 我们总算把小行星防御系统这个事情整得大概明白了 。 但还有个疑问 , 整了这么大功夫, 真就只是为了防御小行星?人类的历史如果从智人开始算起 , 那也有几十万年了 。 在古老的历史中 , 我们都挺了过来 , 现在差这几年吗?
这其实是一个成本问题 , 不谈理想 , 光谈性价比 , 其实一点都不亏 。 首先建设这个防御系统成功的可能性很高 。 纵观我国航天发展史 , 一步一个脚步 , 从来不说要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 这一次要建设小行星防御系统 , 也是各项技术水平差不多 , 一个水到渠成的事 。 就算是技术还没过关的 , 那也是我们即将要攻克的重点 , 比如说建设更大推力的火箭 。
其次 , 建设这个防御系统所用到的很多技术 , 我们都已经有了 , 这就节省了大量成本 。 比如说太空望远镜监测技术 , 超算技术 , 航天探测器 , 核弹等等 。 所以 , 表面上我们是要搞一个新东西 , 实际上我们是在整合已经拥有的各项技术进行统一应用 。 结合第一点 , 这恰恰是我们航天实力的一种体现 。

最后 , 这个防御系统难道真就只能防御小行星吗?前文我们拿导弹防御系统作对比 , 就不难知道 , 这个防御系统 , 它至少可以在现在和未来防御航天领域的攻击 , 保护我们的航天器安全 。 再者 , 我们也别忘了 , 它强大的善后能力 , 可以清理掉轨道垃圾 。 这个“垃圾” , 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它是一个广义概念 , 还包括了那些“报废”的小型卫星和航天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