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原子 , 就是一个微型宇宙 , 这是现代人的认知 。
自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万物不可分割的微粒)概念以来 , 牛顿的“微粒论”及道尔顿的“物质构成学说” , 把地球人带进了微观世界 。
现代科技不仅否定了原子不可分割论 , 还进行了层层解剖 。
原子的解剖
第一层分出了原子核与核外电子
第二层在原子核里分出了质子与中子
第三层对质子与中子进行剖分
我们知道:
①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
②中子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组成;
③π+由上夸克和反下夸克组成;
④π-由反夸克与反夸克组成;
⑤π0粒子是上/下抗夸克和下/上反夸克的混合体 。
现在科学家用高能加速器击碎了原子核 , 已发现质子、中子、光子、电子、中微子、超子、介子、胶子等300多种基本粒子 。
能量的高低决定解剖的深浅
①低能量的剖分
1)1919年 , 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 , 发现了质子;
2)1932年 , 英国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 , 发现了中子 。
【原子,能被人类尽窥吗?】②高能量剖分的无穷变数
1)上世纪50-60年代的正负电子加速器发现了绝大部分人造放射性元素及小子、部分子(夸克)和其他一些粒子;
2)2008年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建成启用后 , 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升级后发现了“夸克奇异重子\"五种“味变”集合体的存在;
进一步升级能量加大后 , 还会探索“超对称粒子”和希格斯耦合粒子及粒子额外维相是否存在 。
3)强子对撞的能量越大温度越高 , 人类对原子核的认知就会从质子-夸克-胶子一直往下细分层面 , 就会发现原子核里是一个粒子的“海洋” , 也就是一个藏有无穷奥秘的小宇宙 。
人类有穷尽原子奥秘的能力?
根据量子宇宙论、大爆炸宇宙论 , 人类对原子的探索已到了“夸克-轻子时代”(t=10^-12s;温度10^16K) , 如继续向前(奇点)探索 , 还有大统一时代、普朗克时代、量子引力时代(宇宙大爆炸启动) , 等着人类攻克原子产生的线索 。
①人类欲剖尽原子 , 必须制造出宇宙“奇点”的温度、压力、密度
1)温度:宇宙“奇点”温度是1.4*10^32开 , 而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质子撞击温度只有2万亿度 , 两者温度相差无数倍 , 以人类的能力 , 恐怕永远也制造不出这种恐怖高温;
2)压力:奇点是一个没有空间的能量原点 , 压力无穷大 。 人类不大可能制造出一个没有空间的奇点;
3)密度:前苏联科学家80年代算出“奇点”的密度是10^45吨 。 在一个没有空间的“奇点”有这无穷大的质量(能量) , 人类恐怕无力仿制 。
②人类的能源及材料的窘境
1)能源:2018年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恢复启动 , 5千亿电子伏特的能量 , 耗尽了日内瓦城的电力 , 一百多亿欧元的预算及7千多专家的工作和5万吨的设备 , 让参与国不堪重负 。 如果无限升级下去 , 恐怕全世界的能源及财力都不够供给;
2)材料:如无限升级 , 机器及设备恐怕承受不住要求的负荷 。
剖析原子 , 其难度不亚于探索宇宙 , 但只会激起人们更大的求知欲 , 能否尽悉其奥秘 , 恐怕只有未来人作答了 。
[注:图片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 中国的三大粒子加速器
- 全球最大粒子对撞机已重启,中国曾欲建造,却被杨振宁阻止
- 英国卫星站将向40光年外发动地球信息,星际通信真的可行吗?
- 科学家慌了!百慕大失踪人口再现: 失踪8年,感觉只有一会儿。
- 新实验结果或颠覆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
- 陈根:对新冠病毒的六大共识,能否让我们走向更科学的防疫?
- 杨振宁97岁时的最后一战,阻止中国耗资千亿造超大对撞机
- 这就像一场宇宙冒险游戏,士兵数量最多的一方获胜
- 舰船遇险,星牛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