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的体内充满空气 , 任何能量与食物都无法被摄入 。 这时的蜉蝣就是一个行走的爱情机器 , 只要完成了交配的使命 , 就会心满意足的寿终正寝 。
所以蜉蝣这种生物其实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朝生暮死 , 它会以幼虫的形态生活一年以上 , 在昆虫界算是相当长寿了 。
摇摇晃晃两亿年
让很多人难以相信的是蜉蝣这种生物虽然看上去极其弱小 , 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存在时间最久的动物之一 。
据科学家们研究 , 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早的蜉蝣化石来自石炭纪 , 这是一个距今2亿年以上的纪元 , 我们所熟知的恐龙在石炭纪都还没有出现 。
而且蜉蝣还经历了日后无数次的物种灭绝和生态变化 , 一直到今天 , 它还是地球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昆虫之一 。
由此可见 , 蜉蝣的一生虽然有些让人啼笑皆非 , 但是在种族繁衍上还是十分有效率并且成功的 。 这些生物是很弱小 , 不过它们也非常完美地履行了自己基因传递的使命 。
让自己的种族在风雨飘摇的地球上摇摇晃晃生长2亿年之久 。 这种生物的魄力无疑是值得让人佩服的 。
重要的生态属性
蜉蝣虽然寿命短暂 , 但是它们却是不少鱼类和鸟类的重要食物来源 。
这些生物的繁殖需要干净的水分 , 所以如果一个地区内蜉蝣数量较高的话 , 证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 相反 , 如果一片水域连蜉蝣都不愿意到来的话 , 那么这里的水质一定很差 。
所以蜉蝣在当前的生态研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
如果我们人类过度影响了水源的清洁程度的话 , 蜉蝣这个物种的总数很可能会降低 , 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灾难 , 毕竟在生态大环境之下食物链底层的生物远比食物链顶层的生物更为重要 。
结语
朝生暮死无疑是一种最惨烈的浪漫 , 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 我们人类在这辽阔的宇宙里也许和蜉蝣一样 , 是十分弱小的存在 。 但我们也不应该自怨自艾 , 而是要努力成就人类的文明 。